一、基本信息
- 英文名称:Maximin 49
- 中文名称: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多以英文 “Maximin 49” 直接称呼
- 氨基酸序列:现有信息中暂未明确其完整且统一的氨基酸序列,仅部分线索提及它可能是经特定氨基酸突变得到,如以某抗真菌多肽为出发序列,对特定位置氨基酸进行替换等,但具体突变前后完整序列细节未充分公开 。
- 单字母序列:由于氨基酸序列未明确,单字母序列暂无法准确给出。
- 三字母序列:同理,三字母序列也因氨基酸序列的不确定性而无法确定。
- 分子量:因氨基酸序列未知,无法准确计算其分子量。从其所属的多肽类别及相关类似物推测,分子量可能在数千道尔顿范围,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及连接方式会显著影响分子量大小 。
- 分子式:缺少氨基酸序列信息,无法推导其分子式 。分子式由氨基酸所含原子种类及数量决定,对于 Maximin 49,在明确氨基酸序列前难以知晓 。
- 等电点(pI):无法基于现有信息计算等电点 。等电点与氨基酸序列中酸性、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比例和种类密切相关,缺乏序列信息就无法确定其等电点,一般而言,若其序列中富含碱性氨基酸,等电点可能较高,反之则较低 。
- cas 号:目前尚未检索到 Maximin 49 对应的 cas 号 。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结构信息
因氨基酸序列不明确,其详细结构难以确定。但参考同属 Maximin 系列的其他多肽,如 Maximin 1 具有阳离子特性,源于序列中的赖氨酸残基等带正电氨基酸,在特定环境下可形成 α- 螺旋结构,尤其是序列中间部分呈现两亲性,对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至关重要;Maximin H5 具有组氨酸(His)为 N 端起始,精氨酸(Arg)和丙氨酸(Ala)交替重复排列的独特模式 。推测 Maximin 49 若含有带正电氨基酸,可能在溶液环境中也具备一定阳离子特性,在合适条件下,或许能形成 α- 螺旋、β- 折叠等常见二级结构。若其结构中存在疏水性氨基酸聚集区域和带电荷氨基酸分布区域,可能也会形成类似两亲性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参与和其他生物分子如细胞膜、蛋白质受体等的相互作用 。
三、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 作用机理
- 从其所属的 Maximin 系列多肽多具有抗菌活性推测,Maximin 49 可能也参与抗菌过程。参考 Maximin 77 通过分子中的阳离子氨基酸区域(如赖氨酸残基)与带负电荷的细菌膜磷脂优先结合,诱导膜穿孔或形成跨膜通道,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致使细菌死亡的机制 。Maximin 49 若具有类似阳离子氨基酸分布,可能以相似方式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进而发挥抗菌作用。
- 鉴于一些 Maximin 系列多肽在抗癌、抗炎方面有潜在活性,如 Maximin 77 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膜渗透等机制实现;还具有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Maximin 49 或许也存在相似潜力,例如可能干扰肿瘤细胞内正常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或与免疫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 6(IL-6)等的产生和释放,发挥抗炎效果,但这些都只是基于同类多肽特性的推测,缺乏直接研究证据 。
- 研究进展
目前公开资料中,针对 Maximin 49 的研究较少。仅知晓其可能是经特定氨基酸突变得到,但具体突变过程、相关研究团队以及研究起始时间等关键信息均不明确 。尚未有关于其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中的活性研究报道,也不清楚是否有研究团队在探索其优化及实际应用方向 。相较于 Maximin 系列中研究相对深入的 Maximin 77、Maximin 1 等,Maximin 49 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亟需科研人员开展系统性研究,明确其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等关键问题 。
四、溶解保存
由于对 Maximin 49 的具体性质了解有限,参考同类多肽,对于其可能存在的冻干粉末形式,可尝试溶解于无菌水或 0.1% 乙酸中,在溶解过程中,为避免分子聚集,可使用超声辅助溶解,使分子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需注意避免使用强酸性或碱性溶剂,以防极端 pH 环境破坏其可能存在的分子结构,如导致肽键断裂、氨基酸残基化学修饰等,进而使其丧失潜在生物活性 。在保存方面,若为粉末状态,可参考其他 Maximin 多肽,在 - 20°C 条件下密封保存,减少反复冻融对其可能结构的损害,因为反复冻融会导致多肽分子聚集、变性,影响活性 。若已溶解,短期可在 4°C 环境暂存,长期保存则需将溶液分装后在 - 80°C 冷冻,维持其稳定性 。不过这些溶解保存方法只是基于同类多肽的推测,实际操作可能因 Maximin 49 的独特性质而有所不同 。
五、相关多肽
- Maximin 77:从蟾蜍 Bombina maxima 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明确的氨基酸序列(Gly-Ile-Gly-Ala-Lys-Ile-Leu-Gly-Gly-Val-Lys-Thr-Ala-Leu-Lys-Gly-Ala-Leu-Lys-Glu-Leu-Ala-Ser-Thr-Tyr-Val-Asn-NH₂ )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发挥作用,还具有抗癌、抗炎潜力 。与 Maximin 49 相比,Maximin 77 研究相对深入,结构和作用机制相对明确,可作为研究 Maximin 49 的重要参考,对比两者在结构上可能的相似性,推测 Maximin 49 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 。
- Maximin 1:显著结构特征为具有阳离子特性,源于序列中的赖氨酸残基等带正电氨基酸,在特定环境下可形成 α- 螺旋结构,尤其在序列中间部分呈现两亲性,对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具有抗菌活性 。Maximin 1 的研究成果可以为 Maximin 49 在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方面提供借鉴,例如研究 Maximin 1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关键结构区域,有助于推测 Maximin 49 可能的作用方式 。
六、相关文献
目前暂未检索到针对 Maximin 49 的权威学术文献 。在未来研究中,随着对 Maximin 49 探索的深入,科研人员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将成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涵盖其结构解析、作用机制研究、活性测试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