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7月15日宣布,特朗普政府已批准将H20芯片出售到中国市场。此前,这款芯片由于受到出口管制,曾被阻止了三个月之久。如今这一决定与他之前所说的“必须严防核心技术流入中国”的立场完全背道而驰。此举让美国的一些盟友以及多家企业感到困惑和担忧,他们不清楚华盛顿的战略是否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对华政策方面。
有人指出,特朗普团队在芯片设计软件领域的政策也是一波三折,变化不断。今年5月,美国政府刚宣布将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而到了7月初,政策却悄然放松,很多政府官员对此感到极为迷惑,根本跟不上特朗普的步伐。这种不稳定的决策风格,令他周围的团队以及国际盟友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大家开始质疑,特朗普是否在实际执行中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在美国政府内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些官员认为,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可能对美国赢得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至关重要。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担心这一政策可能会无意中助力中国科技公司追赶甚至超越美国,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让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定论,究竟该采取什么策略依然充满争议。
今年6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在公开场合谈到H20芯片的出口管制问题,并将其作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强硬政策的一部分。然而,7月15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公开表示,放松芯片出口管制其实是最近中美双方在伦敦和日内瓦进行谈判的成果之一,目的是为了缓解两国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商务部长的这番言论显然与财政部长的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内外对特朗普政策变动的困惑。
据悉,特朗普的幕僚们对于他最近的态度转变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有人认为特朗普已经变了一个人。过去那个对中国充满敌意、直言不讳批评中国的特朗普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语气温和、态度缓和的特朗普。彭博社报道称,特朗普在与幕僚的会议上表现得相当温和,对于中国的态度与过去的强硬言辞截然不同。
这种转变不仅仅体现在言辞上的变化,更在政策上得到了体现。以之前提到的英伟达H20芯片问题为例,特朗普显然展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甚至在中美关税休战期的处理上,也做出了调整。显然,他现在不再对所谓的“贸易失衡”问题过于纠结,这与他对其他国家高关税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朗普对于中国的政策开始展现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这让许多人开始怀疑他是否会在更为敏感的领域做出更多的让步。
7月1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吉隆坡进行了会谈。鲁比奥曾是对中国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但此次会谈后他却表示,这次会谈“非常有建设性”,并认为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年内见面的“可能性很大”,前提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取得实际成果”。根据外交部的消息,王外长在会谈中指出,双方应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目标是推动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他们还同意加强外交沟通,处理好分歧,寻找更多合作机会。这一系列动作显然是在为未来可能的高层会谈做铺垫。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可能与他希望推动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并达成一个新的贸易协议有关。白宫副新闻秘书库什·德赛也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目标是为美国工人和产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未来将继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贸易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
特朗普在匹兹堡参加能源创新峰会时,曾表示美国正处于“黄金时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全球。他虽然提到中国等国正在追赶,但立即补充道,美国将“以友好的方式”与他们竞争。这种言辞与他过去对中国的尖锐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也进入了关键阶段。通过日内瓦的经贸会谈,双方设定了一个90天的关税休战期,而这个期限将在8月12日到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暗示,休战期截止日期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有可能在8月初与中方再度会面。此举再次表明,美国政府在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方面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态度,这让一些鹰派顾问产生了担忧,他们认为特朗普可能会在国家安全等关键问题上作出过多妥协。
有消息透露,特朗普政府或许会再次延长关税休战期,为缓解两国间的紧张局势争取更多时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行动并未停止,他还威胁要在制药和半导体行业采取更多的强硬措施。这一政策的双重性令人疑惑,大家纷纷猜测,特朗普是否在对中国的政策上有所“软化”。
特朗普关于芬太尼问题的言辞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此前在椭圆形办公室,他竟然正面评价中国,表示“中国一直在帮助美国”,并赞扬中国在打击芬太尼问题上“迈出了大步”。他甚至表示,中国将很快对制造和贩卖芬太尼的人判处死刑。这一表态与他2月份时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强硬态度大相径庭。彭博社指出,特朗普的立场变化一向快速且明显,大家对他的政策方向感到困惑,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和国家安全问题上,许多人担心特朗普是否会在进一步的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