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低速无人行业报告:无人环卫,当新运营模式引入传统人力密集型行业
报告共计:27页
无人环卫:传统环卫行业的"智能革命",商业化落地加速推进
当清晨的街道还未完全苏醒,一台台轻量化的无人清扫车已悄然穿梭在人行道、公园和背街小巷,自主完成清扫、垃圾倾倒甚至充电——这一幕正在从试点项目逐渐变成城市日常。作为低速无人领域中商业化前景突出的方向,无人环卫正悄然改变着这个传统的人力密集型行业。
传统环卫行业的"成长烦恼"
环卫服务关乎城市运转,却长期面临着难以破解的发展瓶颈。数据显示,我国环卫及物业清洁从业者超800万人,但这个庞大的群体正面临多重挑战:老龄化突出、安全事故发生率高(仅次于建筑业)、新生代劳动力被快递、物流等行业分流,再加上社保覆盖率低、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招工难"已成为行业普遍困境。
人力短缺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在主要环卫运营企业中,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接近50%,部分企业甚至更高。这直接导致了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怪圈——2024年我国新开标各类环卫服务项目合同金额达2465亿元,年化合同金额955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但龙头企业的利润却被沉重的人力成本挤压。
更让企业头疼的是回款问题。在地方财力紧张的背景下,项目账期普遍拉长,季度账期延至半年、半年账期延至一年的情况屡见不鲜。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因账期拉长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减值损失现象普遍,进一步侵蚀利润。传统环卫行业亟待一场"效率革命"。
无人环卫: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跨越
无人环卫的出现,恰好切中了行业的痛点。这类轻量化设备重1-1.5吨,时速仅5-10公里,主要聚焦人行道、公园、步行街等非主干道场景,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不同于家庭扫地机器人,它们本质上是"大型智能清扫设备",能自主完成路线规划、清扫、垃圾倾倒和充电等一系列作业。
市场的快速增长印证了行业潜力。2024年,政府招标中明确应用无人环卫车的项目总中标金额达61亿元,在无人驾驶公开招标项目中占比过半;2025年上半年,仅环境司南统计的无人环卫试点项目就有103个,合同总额突破70亿元。从数据看,无人环卫已成为低速无人领域商业化推进最快的赛道之一。
这一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一方面,一线城市通过路权开放、强制配置等政策推动试点成熟,为低能级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另一方面,轻量化设备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让项目经济性逐渐显现。2024年,无人环卫车和商用清扫机器人累计出货超1.29万台,其中市政道路等户外场景的无人清扫车出货3420台,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
降本增效显著,重构行业成本逻辑
无人环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对传统作业模式的成本优化。从实际运营数据看,单台无人清扫设备可替代3-4名环卫工人,再配合1名辅助人员处理复杂场景,就能完成传统班组的作业量。中泰证券测算显示,在人机协同模式下,从低到高不同经济性组合可节省23%-53%的人力成本;若实现纯无人化作业,节省比例更是能提升至48%-79%。
这种成本优势源于多方面:设备使用寿命可达4-6年,年均运营成本仅5000-10000元,随着量产规模扩大,购置成本还在持续下降。在深圳、合肥等试点城市,部分龙头企业的项目已展现出优良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偏远区域招工难问题,还能在夜间、凌晨等不适宜人工作业的时段持续工作,提升了环卫服务的覆盖密度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环卫的价值不仅在于"替代人力",更在于重构运营模式。传统环卫行业的核心壁垒是对大规模人力和车辆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而无人设备通过数据化运营,让调度更精准、作业标准更统一。例如,通过远程控制技术,1名操作员可同时管理3-4台无人车,实现对10-12名环卫工人的替代,这种"少人化"模式正成为行业新的效率标杆。
竞争与共生:科技公司与传统龙头的角力
随着市场升温,无人环卫赛道形成了科技公司与传统环卫龙头同台竞技的格局。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招标中崭露头角,2024年清洁环卫类无人驾驶招标项目中,科技企业中标金额占比过半;但落地执行时,不少科技公司仍需与传统运营商合作——因为环卫服务的核心不仅是设备,更是对当地场景的熟悉度、政企关系的维护能力,以及大规模作业的管理经验。
传统龙头企业也在加速转型。劲旅环境与高校合作研发无人装备,在合肥实现小规模商业化运营;侨银股份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产业基地,还联合研发人形机器人用于街道环卫;玉禾田通过全资子公司布局全场景无人环卫项目,其设备已出口越南;盈峰环境则凭借"设备制造+运营"双轮驱动优势,推出覆盖不同场景的"蜂群"系列无人产品。
这种竞争最终走向了共生。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方案,传统龙头负责落地运营,形成了"技术+服务"的闭环。行业数据显示,具备实际运营经验的龙头企业,因掌握真实作业数据,在算法迭代上更具优势;而随着设备量产和成本下降,即使布局较晚的企业,也能通过规模化运营实现盈利。
从"人力密集"到"智能高效"的未来
环卫服务作为社会刚需,其智能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环卫市场规模约3500亿元,全行业人力支出达2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无人环卫的替代空间广阔。随着设备成本持续下降、算法不断优化,以及路权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无人环卫将从非主干道向更多场景渗透。
在这场转型中,行业的核心逻辑正从"拼人力规模"转向"拼智能运营"。那些既能掌握设备技术,又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城市而言,无人环卫不仅能缓解"招工难",更能通过标准化作业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对于行业而言,这是摆脱"低利润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清晨的街道上,无人清扫车与晨练的市民擦肩而过,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道新风景。这场静悄悄的"智能革命",正在重新定义环卫行业的未来。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7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