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美国在AI领域的“野心”与挑战
特朗普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始终动作不断,除了在多个领域施加压力外,他还试图通过加大美国国内产业投资,来与中国展开竞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特朗普在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AI)的雄心壮志。
2025年7月2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工智能峰会上,特朗普签署了三项关于AI的行政命令。会上,他明确表示美国将致力于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出口强国”,并提出将加强AI领域的监管,旨在清除所谓的“AI觉醒主义”。他批评当前流行的AI觉醒模式,认为它植入了拜登政府时期的“多元、包容、公平”等一系列理念,这些理念正在侵蚀美国AI产业的根基。他自信地表示,这一改革将帮助美国在AI领域维持领先地位,标志着美国再次取得伟大胜利。
尽管特朗普的言辞激昂,但并非所有人都对他的计划买账。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他的一再夸口感到厌倦,认为这不过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次又一次自吹自擂。而此次,连特朗普的亲信、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忍不住站出来批评特朗普的政策。万斯言辞犀利,直言美国在AI领域落后并非中国的过错,而是美国领导人短视愚蠢所致。
万斯批评的核心是特朗普政府所推出的“AI行动计划”,这项计划长达28页,其中包括90多页推动AI技术发展的措施,涉及芯片出口管制和限制政府对AI的独立监管权。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美国AI企业向外扩张,与拜登政府时期严格的管制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在打压中国方面的政策未曾改变,特朗普依然倾向于放松其他领域的管制,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美国AI的复兴。
然而,万斯的言论无疑给特朗普浇了一盆冷水。虽然特朗普一直声称将以“友好的方式”与中国竞争,但他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手段,反而使得美国陷入困境。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时,中国也在加速自主研发,尤其是在芯片领域,中国的独立性与日俱增。
中国方面对此早有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公开表示,美国所谓的芯片保护措施,实际上是滥用出口管制,恶意封锁中国的AI产业,扰乱市场秩序。他明确指出,中方坚决反对这一行为,并敦促美国改变政策,纠正偏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表明无论美国如何调整策略,中国都不会被动地接受不公平的对待。
美国对华的封锁政策也逐渐导致了一种“自我孤立”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而中国则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这种局面正是美国亲手为自己制造的“强敌”,而美国的竞争力也因此被进一步削弱。对于特朗普放松芯片出口管制的做法,万斯显然不认同,他认为这不过是“将胜利拱手让给中国”,这无异于“自残”。
无论是封锁芯片还是放松管制,美国的两难境地愈发明显。封锁芯片只会激发中国在自主芯片研发上的决心,而放开管制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中国的技术壁垒被逐步打破,随着自研芯片的成功,未来的发展之路愈加宽广。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在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电力”。美国的AI产业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但却面临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张,美国的电力设施已经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多次电力告急的情况。一些美国企业甚至警告,电力供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AI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也是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无法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
反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已经在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总量上遥遥领先。中国电力供应的充足,为AI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朗普尽管在AI领域大把撒钱,但如果不能解决电力问题,就无法在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这场科技竞争中,中国正稳步推进自己的发展,而美国则陷入了内外困境。尽管特朗普政府的AI政策依旧雄心勃勃,但其结果恐怕只能是加速中国的崛起。未来的AI竞赛,中国无疑是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赢家。
总结
特朗普的AI政策虽然试图通过放松管制来激发美国科技企业的活力,但内部批评声音不断,政策的效果值得怀疑。在美国继续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封锁的同时,中国则通过自主研发、解决电力问题等多方面措施,稳步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美国的两难局面,让中国的崛起变得更加迅速,未来的科技竞赛,美国或许只能在旁观中等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