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广阔版图中,俄罗斯工程院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确保与联邦和地区立法和行政当局的建设性互动,以及建立社会、企业和国家之间互动的有效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并旨在协调制定和实施国家社会经济政策。
历史传承
从苏联工程院到俄罗斯工程院的华丽转身
俄罗斯工程院的历史溯源至苏联时期,其前身为苏联工程院。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社会历经剧烈变革,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1990 年 5 月 13 日,在前苏联科学院、前苏联科学技术国家委员会、前苏联科学与工业协会、前苏联科学与工程协会以及二十个专业协会与政府各部委的共同推动下,俄罗斯工程院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俄罗斯工程科技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1991 年 8 月 22 日,根据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 1178 号令,超过 100 个科学与生产协会、研究机构及设计局划归工程院进行科学指导与管理。众多大型机械制造、冶金与采矿企业及公司纷纷成为工程院的团体会员,区域机构(分支机构、部门、中心)的组织活动也进一步强化,同时制定出 10 个主要的工程经营方向,为工程院的后续发展筑牢了根基。同年 12 月 24 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将 “俄罗斯工程院” 登记为全俄公共组织,赋予其合法的社会地位,使其能够在俄罗斯的科研与工程领域大展拳脚。
成立伊始,俄罗斯工程院便积极投身于加强科学与生产联系的伟大事业中,全力解决基础研究成果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难题。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工程院肩负起推动俄罗斯工程科技进步的重任,在艰难中砥砺前行,为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腾飞贡献着力量。
组织架构
精密协作的科研 “引擎”
俄罗斯工程院拥有一套严谨且完善的组织架构,宛如一台精密协作的超级 “引擎”,为其高效运转和卓越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员构成方面,汇聚了来自俄罗斯乃至全球的精英力量。目前,俄罗斯工程院拥有 1350 余名科学家、工程师及大型生产企业组织管理者,他们皆是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其中,还吸纳了来自世界 30 个国家的 200 余名外籍院士,这些外籍院士的加入,为工程院注入了多元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国际经验,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工程科技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工程院设有 34 个学部,涵盖了航空航天、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军事技术问题、地质、采矿和回收有用的矿石、铁路运输、生物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每个学部专注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学部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例如,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建筑学部、地质学部以及水利工程学部会协同合作,从项目的选址、地质勘察到建筑设计和水利配套设施的规划,各学部发挥专业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俄罗斯工程院在俄罗斯国内设有 40 余个区域工程与技术结构,如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巴什科尔托斯坦等地区分院以及 7 个科学中心。这些区域机构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和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以巴什科尔托斯坦分院为例,其在光纤设备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当地的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雅库特分院则在跟踪建筑物和结构的土壤基地的现有位置,预测地理过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该地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高含金量学科
多个领域独树一帜
俄罗斯工程院在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在全球工程科技界独树一帜。
机械工程作为其主要业务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突破。在造船方面,基于 “原海军造船厂” 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学与实践研究。为适应北极极端环境,研发出新型北极船只,包括具备在厚达 2 米冰层中执行破冰船功能的干货船。通过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合作,积极参与建造能处理复杂海洋信息的水下综合体机器人,有力推动了大陆架、港口、湖泊和水道水下技术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科学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在航天和航空领域,研发出基于碳、芳纶和其他类型纤维(高模量且质轻的新型合成材料)的高可靠性结构材料,极大提升了航天器和航空器的性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对新型钢和轻合金的研究与应用,为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建筑领域,针对钢与混凝土结构,开发出能耐受低温和各种侵蚀因素的材料,并通过使用保护涂层,使混凝土和金属的强度显著增加,耐久性提高 3 - 7 倍,该成果在索契奥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充分彰显了其在大型建筑项目中的实用价值。
在能源及资源节约领域,俄罗斯工程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使发电厂效率大幅提高,可达 70%以上,热交换效率提升至 90%以上,为从集中式供热向移动式供热的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非传统能源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如风力发电机的应用、热网加热器的创新等。深入研究波浪技术,创建多种模式,包括生物共振分离乳剂和悬浮液,提高材料均匀性。特别是利用波浪技术对汽油和柴油燃料进行改性,在提高燃料辛烷值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一氧化碳和氮气等有害物的排放。此外,还开发了新设计反应器中的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通过在催化加氢裂化反应器中处理生物质,实现了利用天然生物物质生产可燃气体、热能和电能,既高效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科研成就
累累硕果照亮工程科技之路
多年来,俄罗斯工程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犹如繁星照亮了工程科技发展的道路。
在前苏联工程院和俄罗斯工程院存续期间,出版了 5000 多本专著和教科书,这些学术著作成为工程科技领域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宝贵财富,为无数科研人员和学子指引着探索的方向。同时,获得约 3000 项专利,这些专利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推动了俄罗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院士们的研究成果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荣获世界 70 多个国家的奖项及 270 个俄罗斯联邦政府奖项、19 个国际奖项与奖励,充分展示了其科研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具体项目成果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的成就外,在建筑领域也有诸多创新。针对地震和永久冻土结构,提出额外的预应力与建筑用绳索加强方案,显著提高了建筑物及结构的稳固性;运用三维测量技术评估建筑物结构(如水坝、发电厂等)的可靠性,能够精准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结构薄弱区域的影响,为建筑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各区域机构同样成果丰硕。伊尔库茨克分院研发出用于评估在高压下运行设备剩余寿命的标准,为工业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滨海边疆区分院开发出在不确定参数变化条件下,多连接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自适应和自调整控制系统合成法,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普斯科夫中心在微纳米学、纳米机械系统研发方面成果显著,为纳米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托木斯克分院在智能系统技术及过程自动化研发方面成绩突出,推动了工业生产智能化的进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院在工业科研废物处理技术上取得突破,为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雅库特分院在跟踪建筑物和结构土壤基地位置及预测地理过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极地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国际合作
搭建全球工程科技交流的桥梁
俄罗斯工程院积极投身于国际合作,致力于搭建全球工程科技交流的桥梁,促进各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共同发展。
它与世界 30 个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吸纳外籍院士、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联合研究项目方面,与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携手共进。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与欧美国家的科研团队合作,共同探索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能源领域,与亚洲国家合作开展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
俄罗斯工程院还是国际及全俄主要论坛的积极组织者。举办了俄罗斯工程师主题大会、全俄科学技术会议 “加速经济增长和 GDP 增长的预案”、全俄 “航天空间利用与和平” 论坛、国际及全俄科技大会 “–展望未来”、科学与实践远程会议 “纳米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专业展览和会议 “国防工业的多元化” 与 “双用途产品和技术” 等众多国际盛会。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工程科技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工程科技领域的思想碰撞与合作。
此外,俄罗斯工程院还参与出版 “工程报”、跨行业年鉴 “俄罗斯商业荣耀”、电子出版 “纳米技术在建设、科学在线杂志” 等超过 20 种科学和技术杂志,通过这些出版物,向全球传播俄罗斯在工程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加强了与国际学术界的信息交流,提升了俄罗斯工程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外籍院士制度
汇聚全球智慧的 “强磁场”
俄罗斯工程院的外籍院士制度犹如一个强大的 “强磁场”,吸引着全球顶尖工程科技人才汇聚于此。
外籍院士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候选人必须在工程科学领域取得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卓越成就,其研究成果要么推动了所在学科的重大变革,要么在解决全球性工程技术难题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有开创性研究的科学家,或者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提出创新性工程解决方案的专家,更易进入选拔视野。同时,候选人还需具备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和良好的学术声誉,能够积极促进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工程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选拔过程需历经多轮严格评审,先由相关学部提名,再经院士大会投票表决,最终脱颖而出的都是全球工程科技领域的精英翘楚。
成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后,他们在院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且多元。在学术研讨方面,凭借自身独特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工程院的科研方向规划、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极具价值的建议。在北极船舶研发、新型材料应用等前沿项目中,外籍院士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助力项目更好地契合全球发展趋势。在国际合作领域,他们是工程院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 “使者”,积极推动俄罗斯工程院与本国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牵头搭建跨国合作平台。在能源节约技术、纳米技术应用等领域,众多外籍院士成功促成联合研究项目,实现了科研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势互补。
在待遇福利方面,俄罗斯工程院为外籍院士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在学术资源获取上,外籍院士可免费获取工程院出版的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料,优先参与工程院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与俄罗斯本土院士及其他国家的顶尖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在科研合作方面,他们有机会参与工程院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利用工程院先进的科研设施和丰富的资源开展研究,部分项目还能获得相应的科研经费支持,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生活保障方面,虽然相较于苏联时期有所调整,但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仍提供相应便利。例如,可享受工程院医疗中心的优先诊疗服务,其子女在俄罗斯就读时,部分学校会给予入学便利。此外,外籍院士还会获得由工程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徽章,这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提升了其在国际工程科技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外籍院士个人而言,获得这一头衔是其学术生涯的重大里程碑,意味着其研究成果得到了俄罗斯这一工程科技强国的充分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其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网络。对于其所在的科研机构或企业来说,拥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国际声誉,为吸引国际科研人才、开展跨国合作增添重要筹码。而从俄罗斯工程院的角度来看,外籍院士的加入使其能够紧密跟踪全球工程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保持在国际工程科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话语权,有力推动俄罗斯工程科技与世界接轨,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俄罗斯工程院凭借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完善的组织架构、卓越的科研成就、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及富有吸引力的外籍院士制度,在全球工程科技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为人类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俄罗斯工程院不仅是俄罗斯工程界融合的强大引擎,也是远近国家工程界一体化的强大引擎。该学院是新思想的产生者,不仅为该国经济实体部门的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为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RAE 在解决为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所有部门创建基于知识经济和竞争力的根本新技术秩序发展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热点问题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高引学者智库
聚焦全球各个国家的主要科学组织,硬核解读,追踪重大科学突破,挖掘组织背后故事与趣闻。为科学家、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申报与成果管理服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