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海量案卷发愁?
还在为复杂证据头疼?
苏州检察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来解围啦!
创新打造“统一底座 + 办案智能体”模式
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四大检察”业务
起诉书校对、电子证据分析等
一众办案智能体闪亮登场
“苏检智翼” 平台
筑牢智能化建设根基,三大组成显威力
“苏检智翼”AI底座作为智能化建设的核心支撑,依托本地化部署的算力资源池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构建起涵盖三大组成部分的智能体系,为办公办案全方位赋能。
办案助手:专属智能体精准破题
构建“四大检察”的智能体矩阵,实现 “一类一智”精准赋能。
刑事检察有起诉书校对、电子证据分析两大智能体;
民事检察在建监督监督要点提示智能体;
行政检察在建专属反向衔接智能体;
公益诉讼则有线索筛查智能体。
一批针对新业务场景的智能体正在测试优化,即将上架,持续扩充“AI辅助军团”。
办案知识库:法律智囊随叫随到
整合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形成条线知识库,并支持“十大业务”构建特色化业务知识库,为检察官配备了“在线法律图书馆”。无论是复杂案情的法律适用参考,还是类案办理的经验借鉴,都能实现知识的统一管理与精准调用,法律智囊随时在线。
以“国家工作人员购买原始股8年后上市后抛售获利,什么情况可以认定为受贿?既遂的时间点怎么掌握?”问题为例,看智能体如何回答?
(上下更多)
公文写作:办公效率直线提升
提供各类公文的标准化写作模板与智能辅助功能,涵盖请示、报告、通知等常用文书类型。从格式规范到内容逻辑,系统可实时提示优化建议,辅助干警快速生成规范、严谨的公文,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文书质量。
请对三份刑事申诉结果通知书的文本内容进行专业评查,看智能体如何答题?
(上下更多)
特色智能体实战
从“能用上”到“用得好”
业务需求牵引,技术赋能实战。目前,已上线的智能体在实战中频频显效。
电子证据智能分析智能体,破解了电子数据“量大类杂难关联”的痛点。它能自动关联海量电子数据与案卷信息,比对分析逻辑矛盾点,辅助检察官快速锁定关键证据,审查效率提升显著。
起诉书校对智能体更是文书制作“把关能手”:研习全国优秀检察官经验,掌握最新法律规范与优秀文书精髓,对起诉书的50余项内容、300 余处细节逐一核查,梳理“7何+ N” 关键证据,发现问题即时提示修改建议,助力生成逻辑严谨的高质量文书。
“苏检智翼”智能体
得到了苏州检察官们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近日日均使用量已接近千人次
成为检察官的“AI辅助”
看看检察官们怎么说
智能体可以迅速学习,并对起诉书拟稿提出全面、规范、专业的校对意见。例如,提示没有正确表述被告人户籍地、曾任职务,拘留、逮捕日期表述不符合要求,部分用语不够规范等。相比人工校对更为精确,可以发现非常“隐蔽”的错别字,甚至全角、半角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真正实现了“既快又好”。智能体一经使用,就会上瘾。
这个智能体使用下来的最大感受是“快”和“准”。不仅是起诉书,智能体可以实现“万书皆可校对”,可以数分钟内帮你准确校对文书中的文字、逻辑、法条引用甚至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校对时间。承办人用下来都觉得这是个真减负的“良心智能体”,我也形成了所有文书都进行智能体校对后再审批的使用习惯。接下来我觉得是要让所有承办人大量运用,充分挖掘智能体的隐藏功能,为文书撰写和法律监督提供更多的助力。
智能体在起诉书校对中真正实现了 “司法质检员”的角色。首先在文本格式层面,苏检智翼智能体有着无可比拟的精细。一些文本的低级错误,如公民身份号码中代表出生日期的数字与起诉书中出生日期不符,通过该智能体立马检索出并给出修改建议。该智能体能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根据上传的最新规范要求,对上传的起诉书提出,比如精确到标点符号的修改建议。其次,对刑法条文能做到精准适用。该智能体能够根据起诉书中的罪名,自动检索该罪名在刑法条文中的位置并予以核对,并能够精确到“条款项目”,能够极大的提高承办人起诉书制作的效率。
智能体知识库可作为办案人员的得力助手。针对办案提问,它能迅速分析解答,并提供最相关的类似案例供参考。例如,面对职务犯罪中的新型腐败问题(如能否认定受贿犯罪),知识库能快速归纳案件事实,逐一比对犯罪构成要件,精准筛选出类似典型案例,并基于详尽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供参考,实现高效精准的辅助效果。
剧 透
悄悄说,这还不是全部!苏州检察的“大招”全流程办案智能辅助即将推出。下一期,我们就来揭秘这个“王炸”功能,敬请期待!
来源丨检察信息技术部
宣传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