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PP植绒附着力,关键在于理解PP材质的特性以及植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处理剂和植绒胶水。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窍门:
一、搞清楚PP植绒为什么容易植不上
PP材质的非极性特性:
PP(聚丙烯)是一种非极性材料,其表面能较低(通常≤30dyn/cm)。这种低表面能使得粘接剂(如植绒胶)难以在其表面形成有效的润湿和粘接,因为润湿是粘接的第一步,它要求粘接剂能够充分铺展在被粘物表面。
PP材质的化学惰性:
PP材质表面缺乏活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基团通常是粘接剂形成化学键合的关键。由于PP的化学惰性,粘接剂难以与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无法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导致粘接强度不足。
残留脱模剂的影响:
在PP材料的注塑成型过程中,为了便于脱模,通常会使用脱模剂。这些脱模剂可能残留在PP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阻碍粘接剂与PP材料的直接接触,进一步降低粘接效果。
工艺缺陷:
胶水涂布不均:如果胶水在PP表面涂布不均匀,某些区域可能因胶水用量不足而导致附着力差。
固化不完全:胶水固化温度、时间或固化剂用量不当,可能导致胶层强度不足,易受外力影响而脱落。
植绒密度不足:绒毛植入密度不够,无法有效分散应力,也可能导致植绒层易脱落。
二、选择合适的处理剂和植绒胶水
为了提升PP植绒的附着力,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剂和植绒胶水。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产品及其作用:
处理剂(如HR-736A):
化学改性:HR-736A处理剂含有极性基团,能够与PP材料表面的分子链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这种化学改性能够显著提高PP材料的表面能,使其达到52dyn/cm以上,从而增强植绒胶在PP表面的浸润性和结合力。
形成化学键合:处理剂不仅能够提高PP的表面能,还能与后续使用的植绒胶中的树脂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分子桥”效应,进一步增强PP与植绒胶之间的粘接强度。
去除表面隔离层:有效去除PP材质表面的脱模剂和其他杂质,打破隔离层,使植绒胶能直接与PP表面接触,提高粘接效果。
植绒胶水(如HR-712):
高附着力:HR-712植绒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能够与处理后的PP表面形成稳定的粘接。
耐环境性:该胶水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湿、耐水、耐溶剂等性能,能够确保植绒层在各种环境下保持稳定。
施工便捷性:HR-712植绒胶适用于刷涂、喷涂、滚涂等多种施工方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