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临汾一位移动老用户的遭遇捆绑消费,其多年来在资费等方面的困扰,暴露出通信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2003年,这位临汾居民办理了铁通固定电话,月租仅9元。然而,2008年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后,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临汾移动以“不办移动号 + 宽带就不保留固话”为由,强制该用户更换套餐。原本个位数的月话费,自此一路飙升至百元以上,费用翻了数倍。用户认为,企业合并是自身的战略调整,不应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原铁通服务协议的效力在此次强制变更中也备受质疑。
2025年7月16日晚,该用户又遭遇了流量扣费争议。当晚21:09,手机先弹出流量用完提示,仅仅数秒后,就收到两条套餐外流量扣费通知,分别扣5.66元和11.84元。如此短的时间差和不明确的套餐外资费规则,让用户对扣费的合理性产生了极大质疑。
用户试图通过正常渠道维权,却陷入了困境。拨打10086找人工客服解决问题,如同“闯关打怪”。智能语音客服常常以排队或无权限为由推诿,投诉渠道形同虚设,用户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和解决。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它反映出通信行业存在的一些顽疾。收费透明性差,消费者对资费细则和流量计算规则一无所知;捆绑消费成为潜规则,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被严重侵犯;投诉渠道不畅,让消费者在遭遇问题时求助无门。
截至目前,该用户反映的资费上涨、强制捆绑消费、流量扣费不透明以及维权难等问题均未得到解决。多年来,用户因不合理收费多支付了近万元费用,而这笔损失的承担方至今仍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