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约首批开放基金及分训练场
在7月26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批开放基金及分训练场等项目正式签约。
首批开放基金总规模300万元,平均单项目资助金额30万-50万元。基金围绕国地中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分为平台技术、具身智能、数据集、训练场四大领域和细分17个资助方向,主要面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秀青年学者,资助相关研究团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
论坛当日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推动数据标准互认、数据与工具链共享、数据训练场开放。现场,国地中心签约河南、江苏分训练场,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七家单位共同构建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合作生态,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加速发展,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全国的实用舞台。
论坛现场,国地中心还发布了青龙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涵盖双足人形机器人与轮臂人形机器人两大技术路线,全面覆盖工业、安防、服务、教育及智慧城市等场景需求,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国产化核心组件与通用具身智能开发平台也正式亮相。
据了解,位于上海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年初启用,是国内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涵盖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务和特种应用三大领域的10多个训练场景,能够承载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开展训练活动。通过共享训练数据,能够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专项能力提升。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除了前沿产品亮相和未来赛道探索,资本助力与创新平台建设的新动向,正为具身智能领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总台记者 钱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