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大模型面向个人的应用十分酷炫,但企业用户在使用大模型时,更多追求的是严谨和精准,有些甚至要求误差低于0.01%,而误差较大是当前大模型亟待提升的地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部署私域大模型成为突破这一障碍的有效方法。
融合模型展示(记者吕红桥 摄)
在工程领域应用大模型的一个展示中,工程企业使用大模型编制一座大桥的施工方案。从最终结果看,效率提升了95%左右,编制时间大幅缩短,质量也显著提升。而桥梁施工要面对地质环境、施工技术、协调管理、安全风险等众多难题,所以方案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那么,存在幻觉的大模型是怎么做到高效而又精准的呢?浪潮数字企业ERP产品部营销经理韩庆旺说,主要是在应用行业大模型的基础上,部署了企业私域大模型。
韩庆旺表示:“我们就把它以往的全部施工方案都灌给了行业大模型,有一个多TB的数据,灌到模型里头形成对应的知识库,然后通过知识库再去做大桥施工方案的时候,它就能够快速生成出对应的施工方案。”
私域大模型是近年来在政务和企业运营领域兴起的概念,它主要是利用企业内部数据和知识进一步训练垂直大模型,形成深度定制的高效能模型,用于处理企业内部任务。与消费级应用不同,企业级应用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在一些领域,误差甚至要低于0.01%。而私域大模型主要就是通过双模甚至多模融合,尽可能减少误差。
韩庆旺进一步表示:“实际还是双模的融合。比如,投标的时候,资质、价格、标书这些内容一定是要100%准确的。就没有再用通用模型去做这些规则性的东西,而是把这些规则放到了私域模型或者小模型上。这样的话再去做投标方案评审时,就能够实现100%准确,企业也真敢用到他们实际的业务中去。”
不过,对于私域大模型,企业也一度存在顾虑,主要是担心用企业内部数据训练模型的话,可能会影响数据安全。
对此,韩庆旺表示:“所有私域模型包括整个通用大模型,都是以私有化的模式部署到企业端的,所有数据出不了企业内部网络,所以这些数据不会暴露到外网上去。如果真能够允许发布到上面去,我们可能会帮企业去提炼一些数据作为数据资产,然后再去做相关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