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28日讯】近年来,青田县水利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水利智能物联感知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水利感知网络,实现数据全融合、风险早预警、设备智管理,以科技力量筑牢防汛"安全堤"。
数据融通,打造"一屏统管、一网通览"的可视化管理平台。针对传统防汛工作中水位、雨量、流量等监测数据分散、管理效率低的痛点,打造水利智能物联感知平台,统筹整合全县500余个水文站点和1500余台传感设备,通过可视化大屏实时呈现全县水利动态,所有核心指标均实现可视化呈现。同时,基于水利物联平台的设备组态能力,实现对水文站内水位计、雨量计等监测设备的灵活组合和配置,实时分析雨情、水情、工情数据。当河道水位骤升、雨量突破阈值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自动触发分级预警,精准定位风险区域,并通过手机、电脑终端实时推送预警信息。
远程诊断,打造"健康档案"的智能化运维模式。创新性地为水利设备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电量、信号强度、运行状态等关键指标,定期生成"健康报告"。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平台即时报警并推送工单,运维人员可通过远程诊断和OTA升级修复软件问题,硬件故障则由系统自动规划最优巡检路线并生成"故障热力图",辅助快速维修。今年汛期,平台已成功提前发现并修复多处设备故障隐患,确保监测数据"不掉线"。
防汛协同,打造未来防汛的"智慧大脑"。持续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融合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天空地"多维感知手段,构建高精度水利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实时数据驱动模型仿真,实现流域洪水"预演"、工程调度"预演",为防汛预案提供科学支撑。平台数据全面对接省级水利平台,省级部门可实时调取青田水利动态,遇重大汛情时统一调度资源,实现"县-省"数据共享与防汛协同,同时开发"防汛指挥一张图",集成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数据,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
信息来源:青田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