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WAIC 2025期间,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与福田实验室联合发布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钛螺丝”。在具身智能浪潮下,区别于高调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腾讯展示了自己希望成为平台的定位。
上证报今日霍州讯(记者 操子怡)7月27日,在WAIC 2025期间,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与福田实验室联合发布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钛螺丝”。在具身智能浪潮下,区别于高调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腾讯展示了自己希望成为平台的定位。
当天的腾讯论坛上,Tairos平台首批合作伙伴名单同步公布,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擎朗智能、众擎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多家机器人企业共同上台签约。这些企业并非均为腾讯所投资。
作为国内首个以模块化方式提供大模型、开发工具和数据服务的具身智能软件平台,Tairos通过“SDK/API”模式向机器人行业开放。
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福田实验室主任张正友介绍,Tairos的模块化设计允许用户自主选择组合感知、规划大模型等功能模块,还支持机器人进行仿真测试与优化;同时,平台提供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助力技术快速部署和广泛应用。“Tairos旨在为机器人本体及应用开发商补齐关键软件能力,就像为各类机器人装上‘大脑’。”
想成为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于2018年成立,早在2025年具身智能爆发前夜,Robotics X实验室已推出多模态四足机器人Max等硬件原型,而随着具身智能浪潮兴起,腾讯调整战略,转向专注软件与平台研发。
张正友回忆,七年前Robotics X实验室成立时,行业背景与如今大相径庭,当时很难找到专门的机器人硬件厂商,“我们不得不从硬件到软件全链条自主研发。”而2023年下半年起,一方面Chat GPT带火AI大模型,另一方面,大量机器人企业涌现,与当年“什么都得自己做”的处境截然不同。
张正友说,Robotics X实验室成立之初就没有设定商业化目标,主要是进行技术研究和探索。随着行业变化,尤其Chat GPT引发AI大模型热潮后,团队意识到前沿技术不能只是空中楼阁,而是需与机器人硬件本体厂商合作。“我们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研发投入将成果转化为稳定产品,赋能行业。”
对于此次Tairos发布的三个模型,张正友表示,这三个模型都很重要,就像人类的左脑、右脑和小脑,每个模型在开发时都需要大量投入。腾讯的目标不是超越现有的机器人技术,而是帮助行业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这种模块化分层的方式,对数据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了。因为很多人都希望能完全通过端到端的方式去训练一个模型。”
用Tairos助力行业进入“大哥大时代”
如果要问今年WAIC最火的是什么,位于二楼的人形机器人场馆当仁不让,宇树的机器人擂台赛挤到水泄不通,各家机器狗、机器人占据展馆的过道,试图吸引过路人的目光,一些做传统机器人的公司也跃跃欲试,进军人形赛道。
“本体探索是一个值得投入的过程。”张正友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探索具有必要性,就像当年功能手机被时代淘汰后,才催生出iPhone和安卓系统这样的创新产品。
相比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他认为,人类的双足直立行走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进化形成的,其优势在于能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但如今人类的居住环境早已改变,大部分是平坦地面,双足行走的效率其实很低,因此没必要执着于这种形态。
“这也是我们研发Max这种‘轮腿结合’机器狗的原因:腿部设计并非为了复刻人类,而是为了探索更优的形态,以高效适应人居环境。”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标准形态,反而可能会限制行业的想象力。“人类的进化速度很慢,比如我们不可能进化出一个‘屏幕’,但技术迭代却非常迅速。举个例子,若仅依靠语言与机器人交互,说话速度大概每秒十几个字,效率有限;但如果机器人配备屏幕,能通过文字呈现信息,人一分钟能读取300字,效率可提升三倍。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现有技术应用在机器人上,非要局限于双足人形形态、执着于语音对话呢?”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张正友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甚至还没进入“大哥大时代”。他表示,在“大哥大时代”,尽管当时的用户主要是能负担得起高昂费用的人,但使用人数还是不少。但现在,大部分人形机器人都被用来数据采集、科研、导览,还是比较初期。“所以我们希望借助Tairos这样的平台,助力行业进入‘大哥大时代’。”
张正友判断,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在养老、工业等场景率先落地,只要能在某一个足够大的领域打开局面,随着这个领域的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量产,成本就会降下来,技术也能随之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肯定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