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大连城市选拔赛开幕:科技竞技点燃城市创新活力】
2025年3月15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内人头攒动,随着巨型机械臂在舞台中央精准拼出“2025WRC”字样,世界机器人大赛大连城市选拔赛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国家工信部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大连市科技局承办的国际级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486支青少年队伍、近2000名选手参赛,创下东北地区同类赛事规模新高。
科技竞技:从实验室到赛场的跨越
上午9时,机器人共融对抗赛区率先鸣锣。来自沈阳的“雷霆战队”操控的六足机器人灵活攀越障碍,与大连本地队伍研发的仿生机械臂展开攻防对决。场边,裁判组通过5G实时传输系统,对机器人的响应速度、任务完成度等12项指标进行毫米级评判。“今年赛题新增‘复杂地形自主导航’模块,要求机器人在30分钟内完成物资运输、灾害救援等场景模拟。”赛事技术总监王明远介绍,赛题设计紧密对接国家“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重点考察选手在人工智能、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区,14岁的选手李雨桐和队友正紧张调试他们的“智能分拣系统”。这套由3D打印部件和开源硬件组成的装置,能在2分钟内完成200件不同颜色物块的分类搬运。“我们优化了视觉识别算法,现在识别准确率达到98.7%。”李雨桐指着控制屏上的数据自豪地说。据统计,本届赛事中由青少年自主编程的机器人占比超过75%,较去年提升18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机器人教育从“拼装式”向“创造式”的深刻转变。
产业赋能:赛事经济激活城市创新生态
作为东北首个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分站赛的城市,大连将赛事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赛场外,由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12家单位联合搭建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同步启动,30余家本地企业现场发布技术需求清单。大连冰山集团展出的工业机器人协作焊接系统,已与多支参赛队伍达成联合研发意向。“青少年天马行空的创意,往往能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新思路。”集团技术总监张伟表示。
赛事经济效应同样显著。据大连市商务局统计,比赛期间,周边酒店入住率较平日增长42%,星海广场等商圈客流量提升28%。更值得关注的是,赛事促成大连高新区与北京、深圳等地6家科技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2.3亿元,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
未来展望:打造东北机器人产业高地
“大连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三年内建成东北首个机器人产业创新综合体。”大连市市长陈绍旺在开幕式上宣布,未来将设立5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大连已集聚新松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30余家龙头企业,形成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下午闭幕式上颁奖音乐的响起,这场持续两天的科技盛宴落下帷幕。但赛场内未熄的创新之火,正通过一个个获奖项目、一笔笔签约合作、一项项政策支持,持续点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引擎。正如参赛选手王浩然在日记中所写:“今天我们在这里较量机器人,明天,我们将用机器人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