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先民们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逐渐掌握生存密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对水源的探索开始。“凿井而饮”不仅是典籍中记载的生活场景,更在河姆渡大口井遗址中留下了实证——这座人类最早开采地下水的遗址之一,见证了华夏先民突破自然限制、主动获取清洁水源的智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浙江绍兴的一支团队接过了探索的接力棒。他们深耕地下水开发领域四十年,在《室外给水设计标准》中大口井、渗渠取水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研发出"取水、净水一体化"的净水楼技术。其核心智慧在于巧妙利用江河地表水之下第四系砂卵石含水层的天然反渗透作用,让水流在自然渗透中完成净化,既实现了水量供需平衡,又攻克了传统技术中进水孔易堵塞、底部涌砂、出水量衰减的难题。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一座【治水楼】即可满足一座县级城市的全域供水需求,处理后的水无菌无毒,无需消毒便可直接饮用。数十座【治水楼】历经数十年运行,水量稳定、水质优良,不仅保障了民生饮水安全,更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制水成本,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与经济性。
从河姆渡的古老井台到遍布城乡的【治水楼】,人们对优质水源的追求从未停歇。【治水楼】的问世,不仅是中国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突破,更为全球大规模饮用水源建设提供了"优质、便捷、绿色"的范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这份源于中华大地的智慧,正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