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未来教育生态
2025年7月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主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这场以“智能教育在中国:大模型、好案例、新产品”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汇聚全球顶尖学者、教育实践者及产业领袖,共同擘画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中国路径。论坛不仅发布了首款教育垂类大模型,更勾勒出AI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AI赋能教育:从知识传授到共生共创
“人工智能的迭代让教育从单向传授走向师生共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在论坛上指出,AI大模型正成为教育革命的引擎。早在数年前,华东师大便将智能教育列为“第一战略”,致力于打造“数字人”大学。如今,该校研发的AI模型已渗透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等多元场景,以技术之智传递人文之温。钱旭红强调:“我们探索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实现‘AI(爱)在华东师大’的教育理想。”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提出“四维行动纲领”:夯实师生AI素养、推动学科融合创新、构建伦理规范、深化全球协作。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则呼吁高校勇担“先锋队”与“桥头堡”之责,以AI重塑育人模式。政策导向与技术实践的双轮驱动,为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启创大模型:教育垂类AI的中国方案
论坛的重磅成果——**“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正式亮相。这款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的模型,专为教育场景而生,被定义为“智慧导师”而非单纯知识库。华东师大袁振国教授解读其三大核心价值:
- 个性化学习:通过知识图谱与学情画像,精准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
- 创造性激发:整合文本、图像、视频,还原知识本质的立体表达;
- 价值对齐:融入中国文化精神与伦理,构建适配本土的智能教育基座。
“传统教育是师生二元互动,而AI时代将形成学生、教师、智能体的三元共生体。”袁振国认为,这一变革打破知识边界,推动教学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共创”。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进一步展望:“教育大模型是重构未来教育生态的基座,我们将打造真正理解中国教育规律的智能化平台。”
重构学习范式:AI时代的全球实践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高等教育?同济大学郑庆华院士提出颠覆性观点:教师角色转向思维引导者,学生聚焦知识构建与问题解决,AI则承担存储与计算职能。他预言,高校将突破院系与学科壁垒,师生共同成为“知识探索的合作者”。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则以“无边界大学”实践为例,展示AI整合7000余数据库、百余行业模型的跨界融合潜力。
国际视角同样引人深思。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呼吁“重构AI时代学习范式”,芝加哥大学詹姆斯·埃文斯教授提出“生成式社会科学”概念,全球智慧为中国实践提供多元镜鉴。
从理念到落地:智能教育的中国图景
论坛同步呈现智能教育“中国实践”全景图:全国31省征集千余示范案例,覆盖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全学段。现场发布的**《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填补K-16阶段AI素养培养空白,标志着智能教育从理论走向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