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设备远程诊断功能已成为提升运维效率、降低停机风险的关键技术。然而,随着设备远程诊断系统的广泛应用,企业数据的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以数字孪生为驱动,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保障设备远程诊断功能稳定运行、保护企业核心数据的核心任务。
设备远程诊断过程中,传感器采集的设备运行数据、诊断结果以及维修指令等信息,需通过无线网络或互联网传输至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篡改,可能导致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结果失真,甚至引发生产事故。因此,采用高强度的数据加密技术是基础防护措施。
对于传输中的数据,企业应部署传输层安全协议(TLS)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确保数据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形成加密通道。同时,针对设备远程诊断系统生成的敏感数据,如设备健康状态、维修记录等,需在存储环节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保护。例如,使用AES(高级加密标准)对本地数据库进行加密,防止因物理设备丢失或数据库被非法访问导致的数据泄露。
设备远程诊断功能涉及多角色协同,包括现场技术人员、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管理员等。若权限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内部人员滥用权限,访问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数据。因此,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设备远程诊断系统依赖的软件平台(如远程运维服务平台、AR设备操作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若未及时更新,可能被黑客利用发起攻击。例如,黑客可通过漏洞入侵AR设备,篡改设备远程诊断功能展示的虚拟维修画面,误导技术人员进行错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