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一款由师生自主研发的“拓界”机器人底盘
正凭借过硬实力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不仅在第十八届“挑战杯”赛场崭露头角
更是投入生产线,新产品于年内投放市场
今天,咱们一起看看
这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团队
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闯出新天地
机器人走不稳?他们来破局
“机器人好不好用,关键看底盘扎不扎实。”拓界无疆团队负责人罗健同学说道。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28万台,但高端底盘机器人长期依赖进口,导致国产机器人移动底盘研发成本高、场景适配受限。国产机器人普遍面临三大困境:在碎石、斜坡等复杂地形“走不稳”,中小企业二次开发“门槛高”,采购成本更是“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师生团队从2022年起扎根实验室,带着“让国产机器人底盘站起来、走得远”的目标持续攻关。团队通过融合多模态感知技术、自适应控制算法及模块化架构设计,成功开发出一款兼具卓越灵活性与高经济性的创新产品——第一代智慧底盘 “拓界(TuoGear)”。该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三大突破:其一,采用自适应可调底盘结构与独立四驱差速系统,可灵活切换轮式、履带、足式三种形态,轻松应对碎石、斜坡等非结构化环境;其二,内置高精度激光传感器、双目摄像头与SLAM导航模块,实现自主规划路线行驶;其三,首创“硬件接口标准化+软件中间件开源”模式,提供超200个开放API接口,开发者调用预设模块即可快速完成二次开发,显著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核心成员蔡一颖同学解释道,无论是高校教学还是企业研发,用户无需重写底层代码就能快速上手,这一设计让二次开发门槛降低60%以上,完美解决了中小企业和教育机构的“用不起、用不好”难题。
从36000个“挑战杯”科创作品里
脱颖而出
在第五届湛江科技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拓界”底盘凭借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双重优势,一举拿下校赛特等奖,成为全场焦点。评委点评:这款产品精准击中行业痛点,既有技术突破,又有市场潜力。
带着校赛的肯定,团队向更高舞台发起冲击。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里,161所高校超过20万名大学生参与角逐,在3.6万件科创作品之中,他们团队项目最终斩获二等奖。
▲廖才老师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备赛过程也是产品迭代的过程。”罗健同学回忆,为了优化演示效果,师生团队连续一周在实验室调试到凌晨,从功能介绍到场景模拟反复打磨,每一次修改都是向“更优解”的靠近。
“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项目初期我们总想追求复杂功能,导师们却提醒‘先把基础做扎实。’”。蔡一颖同学回忆道,在一次地形测试失败后,导师带着他们分析机器人底盘越障失败的问题原因,改进底盘的结构,最终通过了测试,这告诉大家“挑战杯”比的不仅是创意,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学校的创新创业支持也为团队护航:装备齐全的创客空间、校领导亲自指导路演技巧……让他们在备赛路上底气十足。
首批新产品将于年内投放市场
依托广东省“专精特新”政策支持,拓界无疆团队与省内多家机器人厂商建立技术合作。目前,“拓界”底盘已在物流AGV、医疗消杀机器人、高校实训平台等领域投入应用,相关技术方案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企业反馈特别好,我们与企业的联合测试显示,采用该底盘后,机器人项目开发周期缩短约40%,物料成本降低30%以上,这组数据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罗健难掩自豪。
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团队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拓界无疆团队以“渐进式创新”推动国产机器人底盘迭代升级。蔡一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优化算法与底盘结构,未来三年内将“拓界”底盘适应更加复杂的路面环境。”据透露,该团队正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智能制造企业洽谈合作,首批新产品有望于年内投放市场。
湛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尤俊杰表示,拓界无疆团队的创新实践正是学校“聚焦区域、关注行业、突出应用、凝练特色”科创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学校将会继续支持学子深耕移动机器人领域,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服务产业的实际生产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这是学校产学研融合再次
迈出的坚实步伐
指导老师廖才说道:
最欣慰的不是技术突破本身
而是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的成长
不要怕起点普通
有热爱、有努力
你的未来不设上限
填报湛江科技学院12622
让我们携手起航、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