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子怡
编辑|彭孝秋
全球的咖啡机,近80%都产自中国,但中国却从来不是这个行业主流玩家。
不管是La Marzocco(辣妈)、西蒙利,还是Slayer,都来自意大利和美国。且中国的咖啡机售价多数在百元到千元水平,更适用于家庭场景。特别由于萃取压力不稳定等问题,这类咖啡机也常被专业咖啡爱好者称为“玩具机”。
但硬氪最近发现的一家企业——「Meraki」,正开始改变中国咖啡机鲜少掌握核心技术的难题。Meraki研发制造出的首款半自动意式咖啡机,面向家庭场景,售价达1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其以欧美市场为主,去年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绩超240万美金。
虽然是初创企业,但创始人陈旭希望填补家用咖啡机“专业配置+低门槛”的市场空白。这款产品研发耗时两年,不仅自研核心零部件,还突破不少商用咖啡机的技术壁垒。
正因为技术实现上全面对标专业的商用咖啡机,制作过程中也更标准简单智能化。Meraki咖啡机,才有定价过万元的勇气和野心,
陈旭看到的更大机会是海外家用咖啡设备市场,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美国国家咖啡协会的数据,到2025年初,71%的日常咖啡消费发生在家中,高于2025年的63%。所以用户除了对精品咖啡需求愈盛外,更鲜明的趋势是:在家制作咖啡的消费者也变得更多。
回顾全球三次咖啡浪潮可以发现。咖啡,构筑了当代都市人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堡垒,既是Lifestyle,也是“续命神器”。
在美国国家咖啡协会2024年数据趋势报告中,67%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前一天饮用咖啡,创下了美国咖啡消费量20年来的最高水平。报告还发现,美国精品咖啡消费量较上年增长了7.5%,其中浓缩咖啡类饮品引领潮流。
欧洲同美国一样,也是咖啡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有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在全球精品咖啡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约为46.2%。
相较于第一波咖啡浪潮的速溶咖啡文化,到第二波由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店掀起的苦涩深烘焙咖啡,第三波咖啡让饮咖如品酒般格外精细——特调讲究咖啡与其他食材搭配而生的风味,意式浓缩则讲究萃取后的风味,是有花香、酒香还是果香余韵......
但第三次吹拂全球二十余载以来,开满大街小巷、写字楼和商场的精品咖啡馆们,已经让喝咖啡的人不再仅满足对咖啡因单纯的摄取。
众所周知,制作一杯好喝的咖啡并不容易。咖啡机的便捷和高品质就愈显重要,不夸张的说,“玩具机”和专业商用咖啡机里隔着天堑,其制作出的咖啡风味表现大相径庭。价格更是如此。专业商用咖啡机价格普遍过万,基本被海外品牌垄断。
那么,中国企业Meraki如何破局?
01 重构家用咖啡机供应链
为什么咖啡馆的咖啡更好喝?
诚然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本质上却是对意式咖啡而言,咖啡机显著决定咖啡出品的成败。
咖啡馆的咖啡在使用专业商用咖啡机的情况下,以最大程度控制意式浓缩制作过程中的研磨度、压力、温度、萃取时间等等指标,叠加咖啡师的个人手法,让咖啡更为浓郁,也更能凸显风味。
在Meraki的办公室里,36氪体验到一杯几乎不输咖啡馆品质的热拿铁。
陈旭大概花费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制作:从等待机器预热开始,Meraki的显示屏里显示机器加热进度,研磨环节,不同于其他以时间为目标或者需额外称重研磨咖啡豆的咖啡机,Meraki会以咖啡豆的克重为标准,精准换算出粉克重,自动研磨所需豆子;萃取过程中,不同于之前所有需要单独购买咖啡称取称量萃取液的重量的咖啡机,Meraki能够直接输入需要的萃取液量,并自动显示萃取时间;打发奶泡环节同样如此,蒸汽强度可以调节,奶泡的温度也会实时显示,提示用户奶泡打发进度。
陈旭告诉36氪:“消费者目前觉得最直观的不同于之前咖啡机制作的体验点,就是以称重为目标的研磨和萃取。”
家用咖啡机普遍采用时间控制的方法萃取咖啡,然而,固定的时间看似标准,却不能萃取出不同咖啡豆的不同风味。
以称重为核心的研磨与萃取技术,多用于高端商用咖啡机和少数家用咖啡机,要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闭环控制系统和智能算法才能实现。其本质是将意式浓缩的制作从 “经验主义” 转向 “数据化精准控制”,通过重量这一最直接的物理参数,消除了体积、时间控制带来的干扰,最大程度还原意式浓缩风味。
Meraki创造性的让研磨,萃取,蒸汽三大功能设计与同一平台上又相互独立,其大小只占用约37厘米空间。Meraki磨豆机也得益于股东泰摩的支持,采用泰摩同款专业磨豆机配置。
体积小巧的背后是Meraki咖啡机将所需的的零部件全部重构。
“高端咖啡机在中国的供应链其实很不成熟,很多零部件,比如旋转泵、锅炉、包括磨豆机都没有很成熟的供应链。所以自研很大的难点就在于,零部件要自己定制开发,除了成本高外,失败率也高。它是个复杂的系统,一旦有一个部件没有定制成功,整个项目就失败了。”陈旭告诉36氪。
在这过程中,Meraki实现了自研小尺寸的商用级旋转泵,锅炉以及研磨系统,以及一套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
萃取泵的压力将决定咖啡风味的萃取表现,压力越稳定,咖啡粉才会被越均匀、越完整萃取。
据了解,家用咖啡机普遍采用电磁泵和振动泵。
“振动泵就像打气筒一样,它压力的稳定性不够,打下去的时候压力很大、提起来压力就丧失了;旋转泵会更稳定,且建压速度更快,能在1秒钟内从0提到9bar压力,并会一直稳定在9bar压力,泵压会保持在9bar的水平。”陈旭告诉36氪。
旋转泵会带来更稳定的泵压,但旋转泵的技术过去一直被意大利企业垄断。
以商用咖啡机中的行业标杆La Marzocco(辣妈)为例,其核心技术便源于旋转泵技术系统。由于它的旋转泵技术优势,即便售价不菲,也一直被专业咖啡人士和爱好者推崇。
Meraki配有的旋转泵,让其具备了专业咖啡机的萃取能力。
Meraki咖啡机也采用三管齐下的方案,保证萃取的温度控制;独立的萃取锅炉、PID 技术;和专用的冲煮头加热器。萃取锅炉确保持续的热水供应,消除可能影响口感的温度波动。PID 技术的实时温度反馈能够调节到理想的萃取温度,而专用的冲煮头加热器则在手柄处保持最佳的冲煮温度,保证每次冲煮都能获得稳定的效果。
萃取锅炉之外,Meraki也设计同样用于打奶泡的锅炉。“设计两个锅炉也是商用咖啡机的标准,我们是将锅炉定制的更加小型化,过去很多企业是把商用咖啡机的锅炉直接用在家用咖啡机上,会让产品太大。”
02 人人都能做咖啡师的设计思路
除却咖啡机本身外,在降低咖啡制作门槛上,Meraki也联动了上游咖啡厂。
在咖啡制作过程中,由于每类咖啡豆适合的参数不同,研磨度、咖啡粉量,萃取液体以及温度的差距,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口感。不同咖啡豆必须要调整不同的参数才能制作出一杯稳定美味的咖啡。在调整过程中,除了造成对咖啡豆本身的浪费外,对于很多新人而言也是造成不小的心理障碍。
在这一点上,Meraki搭配CoffeeSense™技术,即通过和上游烘焙厂合作,出厂咖啡豆由专业咖啡师调整参数,再将咖啡豆包装袋贴上NFC芯片。用户拿到此类咖啡豆后,只需将芯片在Meraki咖啡机上一扫,即可自动同步参数,再按照个人喜好进行风味微调。
“咖啡豆的浪费,我认为是很大的用户痛点,也是我们尝试解决的事情。不过哪怕同样的咖啡豆、磨豆机,不同温度、湿度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我们很难把这件事做到100分,但我希望用户之前浪费60克的豆子调整参数,现在只需要浪费20克。”陈旭告诉36氪。
陈旭表示,同上游烘焙厂的合作,Meraki并不赚取任何费用。更多的是想让由Meraki出品的咖啡,在不浪费豆子的同时,始终能保证稳定出品。
稳定的咖啡出品,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都不容易做到。即便是同一家咖啡馆的咖啡豆,早上和下午,受机器温度、天气湿度的影响,萃取出的咖啡风味都会有显著差异。
足够了解咖啡,才有更多的可能改进产品。
在Meraki这家公司里,至少有七成人都学过咖啡。
“公司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包括我,都是考过证的专业咖啡师。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在做一杯咖啡的过程中,哪些参数用户需要,哪些不需要。”陈旭表示。
以身入局捕捉用户需要和痛点,在硬件行业从来不是新鲜事。同陈旭交流的最开始,他最先谈起的也不是咖啡,而是研发的重要性。
这一点完整映射在陈旭和其企业身上。他很少谈拓展市场和运营,更多讨论的是产品本身。
据了解,Meraki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如果说第一代产品服务的是咖啡新手,那么他们下一个想要捕捉的用户对象就是咖啡极客。但,这更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