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润顺达集团绿色智慧健康建筑发布会圆满举办。经过近四十年的探讨、论证、研发、实践与生产、应用,奥润顺达创新性地研发并建造出了全球唯一的绿色智慧健康建筑集成系统。在发布会上,奥润顺达“健康房”,面向全国首发,拉开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居住革命序幕。
召开绿色智慧健康建筑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首次揭秘了奥润顺达绿色智慧健康建筑的十大核心“黑科技”,并发布了集团最新研发的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这是集团“3233工程”的重要战略节点,也是面向全集团和长期合作伙伴的一次动员大会。9月20日,集团还将面向全球进行发布。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奥润顺达集团董事长倪守强,中国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舱外航天服总设计师李潭秋,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闫建玲教授,国内著名生命科学专家刘国琴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
奥润顺达集团董事长倪守强详细介绍“3233工程”发展战略
各领域顶尖专家从航天科技民用、环境与健康长寿等角度进行了主题分享,探讨了尖端科技如何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以及居住环境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等前沿问题,加深了各界对未来全新居住方式的理解。倪守强董事长详细介绍奥润顺达集团“3233工程”发展战略,指出“3233 工程”既是建筑产业转型的破局之举,更是撬动数万亿级消费市场的新支点。
一场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居住革命
“3233工程”
撬动数万亿级消费市场
- “3233工程”是指:“3场创新革命”、“2个发展驱动”、“3大挑战”与 “3项产业发展举措”。“3233 工程”以创新技术为刃,融合健康尖端科技,将重塑居住与发展新模式,直击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挑战。
- “3场创新革命”:
一场由新质生产力推动的创新技术革命;
一场由房地产行业向建筑工业化转型的产业革命;
一场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居住革命。
- “2个发展驱动”: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
1.如何拉动未来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
2.如何破解目前我国大量空心村、闲置房屋问题?
3.如何破解未来老年人居家康养问题?
4.如何破解未来建筑垃圾处理问题?
5.如何破解未来建筑劳动力成本攀升问题?
6.如何借助未来钢铁价格大幅下跌,发展钢结构与装配式建筑?
7.如何破解未来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开采严格受限,价格大幅上涨问题?
8.如何实现传统地产行业向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
9.如何引导“大宅、豪装”回归实用性、舒适性、健康性?
10.如何让建筑抵御疫情、气体辐射、地震、超强台风、极端暴雨、洪涝、综合型灾害及突发危机?
二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突破:
1.五恒两康系统
2.远程会诊系统
3.适老康养系统
4.管家服务系统
5.数据托管系统
6.循环净水系统
7.空气净化系统
8.吸氢吸氧技术
9.负氧离子释放
10.活性锰离子除甲醛
- “3大挑战”:
1.如何破除社会传统观念束缚的挑战?
2.如何应对传统建筑行业不公平竞争的挑战?
3.如何让行业肩负起责任担当的挑战?
- “3项产业发展举措”:
1.快速量化生产、降低成本,让所有人都住得起健康房;
2. 快速引导公共建筑向绿色智慧健康建筑升级;
3.快速在全球推广应用,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
在“3233”工程的统领下,奥润顺达研发并建造的绿色智慧健康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低能耗、高质量、高科技、大健康、大数据、大平台、大产业的“一低、两高、四大”综合特点。
尖端科技加持
促进长寿的 “健康房”
一直以来,奥润顺达集团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不断进行多元化技术升级,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健康房”中。本次发布会中,多位顶尖专家的分享,生动展现了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拓展了大家对健康居住的认知边界。科技加持的健康房,助力人类寿命达到120岁,未来可期。
中国首批航天员、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作主题分享
中国首批航天员、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也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教练。他以《天为地用,助力好房子建设——空间站环控生保技术与健康房》为题,分享了空间站生保系统、空间站再生式生保技术等航天科技的转化应用前景,尤其是航天太空科技在奥润顺达绿色健康建筑中的应用。
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舱外航天服总设计师李潭秋作主题分享
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舱外航天服总设计师李潭秋,分享《浅谈太空技术对健康居住的加持》,从太空探索与地外栖居、家居健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内容,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科技能极大地推动健康居住的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闫建玲教授作主题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闫建玲教授,进行《环境与健康长寿》的主题分享。她从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温湿度与寿命的关系、PM2.5有害健康的研究等问题切入,深入讲解了人们为何需要创造有益于健康生存的小环境。健康生存的小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屏蔽有害气体、健康状态监测、可变的调节功能等多个方面。
著名生命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国琴教授作主题分享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国琴教授,作《尊重生命 健康生活——从细胞角度看室内微环境健康》主题分享。刘教授从细胞这一生命最基本的单位讲起,解析了不良环境对细胞寿命的影响机制、适宜生命细胞生存的健康微环境等内容,说明健康房对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合影
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
健康居住的多维场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与此同时,工业污染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却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信息数据“爆炸式”地增长,各行各业竞争白热化,让大家应接不暇,焦虑症、抑郁症、严重失眠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在太空,宇航员每时每刻都处于失重、高辐射、高噪音、食品饮水单一、空间狭小、压抑寂寞等极端恶劣环境中。如何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依托航天科技与航天医学提供绝对保障,避免宇航员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细胞组织和器官受损、菌群混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心理问题。而在地球,我们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宇航员极其相似,每位居民的健康都日益遭受威胁。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我国南方,“回南天”潮湿霉变,滋生大量细菌,导致癌症发病率剧增;中部大部分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冬季无供暖,春秋换季期间又常常遭遇大幅气温波动;北方冬季供暖,但却异常干燥闷热,造成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夏季,空调是调节温度的主要手段,但空调冰凉刺骨,极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小孩面瘫等健康问题。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有时还会遇到极寒天气,这种气候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缺氧严重,人们的生活和出游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部分极端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平均寿命仅有45至50岁。在中小学校教室、人员密集的会议室及较为密闭的空间场所,也经常出现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发的头晕困倦。
一种保障肌体修复与健康生活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迫切需求。
“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集聚众多核心黑科技与建筑功能,是满足人们健康居住的真正好房子,特别是“健康房”。通过“五恒两康系统”,它实现了“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及“活性锰离子高效除甲醛、负氧离子释放”的“五恒两康”的健康环境,足不出户,就可享受超越于三亚和广西巴马长寿村般的“天然氧吧”环境。
- 依托远程会诊系统,可实时掌握业主的健康状况。当老年人在家独居时,若突然跌倒或遭遇突发疾病,可立刻通过床边设置的触摸屏,自动报警至总部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配有24小时值班医生和管家,依托提前存储的家庭紧急联络方式,在必要时,启动通知亲属或当地120,还能立即连接总部特别聘请的上百名著名中西医专家,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 设立适老康养系统,总部大数据中心能为业主提供心率、血氧、血压、血糖、血脂、呼吸、睡眠、压力、异常跌倒等指标监测,建立专属健康档案、远程会诊、一键呼叫等功能,让健康无忧的适老康养建筑不再是梦想。
- 通过管家服务系统,满足生活所需。总部大数据中心配备专业的24小时值班管家团队,将全面提供家庭所需的各项生活服务。
- 聚合数据托管系统,总部可对建设在世界各地每一项工程的室内环境指标,进行实时检测与环境自主调节。业主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或委托总部大数据中心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服务网点,进行托管服务。
- 配备循环净水系统,保障生活用水和饮用水需求。为了环保节能地满足生活用水,建筑的外置污废水处理系统,可对边远地区雨水、雪水等进行收集及有效净化,去除各类有害物质,将废水转化成生活用水,可循环使用于洗衣、冲厕等。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采用目前中国空间站最先进的“航天膜”净水技术,对入户的市政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针对极端情况,健康建筑底部集成大容量储水箱,即使在断水状态下,也能满足住户10天至30天的饮用水需求;建筑外水系统配备高效保温及电辅热,保障在极寒条件下,仍能正常使用各类用水。
-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并设置多道清除污染物的“防火墙”,阻挡室外空气污染、净化室内污染气体、消杀室内细菌微生物、分解室内苯和甲醛,保持室内空气洁净。
- 应用吸氢吸氧技术,帮助肌体修复。氢气有助于修复受损细胞,促进身体细胞再生。氧气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适当的氧含量可提高细胞新陈代谢。业主在床边,便可安全可靠地适量吸氢、吸氧。每日吸氢、吸氧的时间和浓度,均会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帮助人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达到肌体修复,延年益寿的效果。
- 有效释放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可根据室内环境,智能释放负氧离子,优化室内空气质量。不仅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神醒脑,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 活性锰离子除甲醛,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合作研发应用了“国家863计划”活性锰离子除甲醛技术,有效分解甲醛,全程无二次污染,达到了“母婴房级”的使用标准。
除此之外,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还突破性地融入可移动的智慧模块设计,让场景智能切换,同等空间“1变N”。拓变出书房、健身房、衣帽间、电竞房、瑜伽室、会客室等多种功能空间,最大化地满足个性化的居住需求。
根据不同应用环境,在这座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里,还可以配备蔬菜无土栽培、光伏发电储能,以及生物质降解、舱体防辐射、全屋防生化等系统。如突发台风、火灾、地震或传染疾病等灾难性事件,均可快速切换到独立的自主维持模式,并可根据需求,增设特种功能模块,实时进行风险预判、入侵识别、灾中监测。
移动装配式健康建筑,“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可自主灵活选址、随心自由搬迁,还可广泛应用于文旅产业、生态民宿、适老康养、应急医疗、边防哨所、科考勘探、临时避难等多种使用维度。
真正的未来,要让“居住”回归到健康。绿色智慧健康建筑的号角已吹响,一场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居住革命,已经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