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 80还没影,Mate 90已经在实验室“预热”了,而且爆出的这一点——直接把我震了一下:屏下3D结构光,全球首发级别,真正意义上的隐藏式Face ID。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那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次从底层逻辑上的“重构”。你们可以理解成,苹果用了7年还不敢跨的坎,华为准备在2025年一把迈过去。
我先把事情拆给你听。
大家都知道,安卓阵营这些年一直在追“真全面屏”,什么挖孔、药丸、升降、屏下前摄,折腾了无数方案,结果都卡在体验这关过不去。尤其是屏下摄像头这事,ZTE、小米、vivo全上过,画质差、识别慢、透光率低,谁都不敢主推。
但Face ID不是普通前摄,它牵扯到支付安全、系统底层权限、金融级风控。苹果用了那么久都不敢屏下化,宁愿留着刘海、折腾灵动岛,说明这技术门槛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结果现在有人爆出,Mate 90 Pro已完成国产屏下结构光的实验室调试。这不是简单的叠模组,而是把红外、投射器、接收器和算法全塞到屏下那一层玻璃背后,还要做到不漏光、不模糊、低延迟、高精度。
这玩意儿不是换块屏那么简单,是整条产业链的系统协同,甚至我怀疑,这一整套解决方案就是华为主导的国产方案,别说模仿,你连“拿来主义”都没法玩。
而且你们仔细想——从Mate 20 Pro开始,华为已经连续六代坚持用3D结构光了,别的厂商早都放弃,华为还在打磨。这不就是在为今天做准备?
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这一波不是“秀肌肉”,而是“真落地”。如果Mate 90 Pro真的发布,那它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屏下结构光的量产手机。对安卓来说,是体验的天花板;对行业来说,是规则的重写者。
再说回苹果,我去翻了下几个海外供应链和彭博社的预测:iPhone最快要到18 Pro才会尝试“半隐藏式Face ID”,完全无孔估计得等2029年。你说华为这是不是直接拉开一代差距?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个技术有多猛。评论区总有人说“刷脸没指纹方便”,我只能说一句:你可能没真正用过Face ID用得顺手的手机。
我用iPhone解锁App、开支付宝、进地铁、开健康码,全靠刷脸,那种不需要任何多余动作的体验,是潜移默化中改写习惯的存在。
现在,华为把它做到屏下,连孔都省了。如果系统底层、支付权限、光线适配能跟得上,那真的是一次“用不回去”的体验升级。
当然啦,这技术不会一上来就下放一整条产品线。我保守判断,Mate 90 Pro会独占这波屏下结构光,作为旗舰门槛的核心技术之一。搭不搭配卫星通信、鸿蒙NEXT、麒麟芯片?我觉得不排除是套“组合拳”。
但我更关注的是,这一波要是跑通了,华为带动的是整个国产供应链的进化。模组、镜头、算法、芯片、安全协议,甚至支付平台生态,全都被一把拉起来了。比拼硬件没意义,能拉起产业链才是真话语权。
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是不是华为粉,也不管你现在是不是用Mate系列,这一代Mate 90 Pro,真的值得我们等一等。
不是因为情怀,而是因为它真的有可能重新定义下一代旗舰手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