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理与策略选择
逐步稀释原理
通过接种环的连续划线操作,使微生物样本呈梯度稀释,最终获得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独立菌落。
划线方法选择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分区划线法)1. 前期准备
培养基处理:
使用厚度3-5mm的琼脂平板,倒置37℃预烘干1小时(消除冷凝水)。
标记皿底(样本信息、日期、操作者)。
工具灭菌:
接种环火焰灭菌至红热(≥10秒),冷却30秒(触碰空白琼脂验证无气泡)。
2. 四区划线操作
第一区划线:
左手托住培养皿底部,右手持接种环,将培养皿平放在台面,打开皿盖约 1/3(避免杂菌落入),在培养基边缘的左上角区域(占平板面积 1/5-1/4)做连续的平行划线(线条间距 1-2mm),划线时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 45°角,力度适中(避免划破琼脂)。
第一区划线结束后,将接种环再次灼烧灭菌、冷却。
第二区划线:
转动培养皿约 90°,接种环冷却后,在第一区末端 1-2 条线处开始(确保与第一区有少量交叉,传递部分微生物),向平板另一区域做连续平行划线,线条方向与第一区垂直或倾斜,覆盖平板面积 1/4 左右,避免与第一区大面积重叠。
划线结束后,接种环再次灼烧灭菌、冷却。
第三区划线:
转动培养皿,接种环在第二区末端 1-2 条线处开始,向新区域划线,线条方向与第二区垂直,覆盖平板剩余面积的 1/4,此时微生物已进一步稀释。
划线结束后,接种环灼烧灭菌、冷却。
第四区划线:
转动培养皿,接种环在第三区末端 1-2 条线处开始,向最后剩余区域划线,线条可更密集(因菌量已极少),最终在第四区末端应能形成单菌落。
划线结束后,接种环立即灼烧灭菌(避免残留微生物污染环境),冷却后放回试管架。
关键动作:
每区划线后必须火焰灭菌接种环!
培养皿开盖角度≤45°,火焰旁无菌区操作。
3. 培养与观察
倒置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理想结果:第四区可见离散分布的圆形单菌落(直径1-3mm)。
四、进阶技巧
高粘稠样本处理:先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划线。
苛养菌分离:划线后贴对应抗生素纸片(如分离MRSA用苯唑西林纸片)。
菌落快速筛选:在皿底标记目标菌落位置,便于后续挑取。
五、安全注意事项
生物危害样本需在BSL-2级实验室操作。
废弃平板需121℃高压灭菌30分钟后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