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空调成了“续命神器”。但对学校来说,装空调可不是简单的“买台机器插上电”——新校区建设要兼顾舒适和节能,老校舍改造还不能影响师生,如何兼顾?
日前,在2025年教育生态大会上,一份“海尔答卷”引发了行业关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西藏大学,全国多所高校的新建和改造项目里都有海尔中央空调的身影,为师生带来舒适、节能、智慧体验。用户一致选择的背后,也体现出行业从“将就用”到“精准选”的理念升级。
新建项目讲究一步到位,既要冷热给力,还得聪明节能。比如西藏大学的民族文化研究楼应用的AI多联机方案,不仅能实现机组的自动开关机、温度调控等,还能根据课表、节假日自动匹配场景,无需专人手动调控,1人就能轻松管整栋楼。
而且海尔方案还能实现“量身定制”。办公区要舒适,AI多联机依据人员流动、环境温度智能调节制冷制热;宿舍生活场景要兼顾生活热水,空气源热泵让室内始终恒温22℃;实验室和图书馆等高标准区域,也实现了温湿双控、静音运行零干扰……可以说,海尔想在了用户前面,最终也收获了用户认可。
再看改造项目,也是有不少巧妙之处。北京大学应用海尔焕新多联机方案后,实现了“不动装修换空调”。在不影响师生正常用餐的前提下,餐厅空调快速焕新,高效节能还省心。
宿舍空调改造也有妙招,智慧还节能。河北工业大学的3678间宿舍,选用海尔AI多联机打造了共享空调解决方案,不仅学校能集中控制,学生自己也方便管理。下课时就把空调打开,走到宿舍正好温度降下来,能耗数据、账单信息等实时可查,还避免了“缴费通知就是停电通知”的尴尬情况。
如今,从清华园的教学楼到百年老校的宿舍楼,海尔智慧楼宇的身影随处可见。说到底,高校选空调,为的就是省心、省钱、适配性强。新建时能跟上智能校园的步子,改造时能对老建筑“细心呵护”,这样的海尔,自然成了高校后勤的放心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