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表面上享受着中国经济带来的红利,却在背后做着与中国对立的事情。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表面上看似紧密,但实际上,这个国家早已站在了“反华”阵营的前列。在大多数澳大利亚人眼里,中国始终是个“不友好”的存在,尤其是在2025年,中澳两国的关系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018年,中国华为成功将5G技术投入商用,迅速在全球掀起风潮。然而,澳大利亚却在美国尚未出台具体政策前,就迅速以“国家安全”为名,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国家。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澳大利亚自建网络的成本飙升,创下了高达510亿澳元的纪录,结果便是网速慢、费用高,成为了全球笑柄。而且,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还大肆鼓动成立“国际独立调查”,并且捏造“囤积防疫物资”的谣言,煽动民众的恐惧心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种族歧视的事件频发,迫使中国政府发布了赴澳旅游和留学的警告。中澳关系急剧紧张,到了2025年,澳方更是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实施了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并限制了中国部分农产品的进口。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与美国、英国结成了军事联盟AUKUS,获得了核潜艇技术的支持,这一举动引发了南太平洋国家的强烈反应。此外,澳大利亚军机多次进入中国西沙领空,最终被解放军强制驱离。面对这些挑衅,中国做出了反制措施,直接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加征116.2%到18.4%的反倾销关税,同时对澳大利亚的龙虾进行进口限制,导致其出口大幅下降,澳大利亚企业因此遭遇巨大损失。澳大利亚的媒体和政客还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论”,加剧了国内的种族紧张氛围,华裔群体常常遭遇歧视,甚至青少年也在模仿成人的行为,种族歧视问题愈加严重。
然而,澳大利亚的做法却显得异常矛盾。一方面大声叫嚣着“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却又迫切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合作。2023年,新的政府上台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亲自访问中国,表达了愿意恢复双边关系的意愿,并高调宣称“中国是最重要的伙伴”。看到澳大利亚释放出合作的信号,中国也作出了回应,逐步恢复了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中国先后取消了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和大麦的贸易壁垒,并在2024年解除对澳大利亚牛肉的进口限制,同年恢复了龙虾产品的常规检验检疫。尽管如此,澳大利亚依然一边对外宣称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边却悄悄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虽然澳大利亚与美国进行军演,但其行动显得小心翼翼,避免引发中国的愤怒,这样的态度透露出澳大利亚在两大阵营之间的困境。
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关系早在1951年便通过《澳新美安全条约》得以确立,这使得澳大利亚的国防政策牢牢拴住了美国战车。2025年,澳大利亚加入了美英澳军事联盟,虽然这让澳大利亚在法国面前背上了骂名,却也让其为购买美国的核潜艇支付了高达2700亿澳元的巨额费用,彻底沦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反华的“先锋”。与此同时,美国还在澳大利亚遭遇中国反制时,趁机抢占了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包括煤炭和牛肉等商品。
2024年,澳大利亚的对华出口额达到了2120亿澳元,而美国仅为370亿澳元,显然,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至关重要。若与中国关系破裂,澳大利亚的经济将面临巨大损失。然而,由于澳大利亚对亚洲国家的历史性恐惧,特别是对中国的崛起持有戒备态度,因此他们在做出外交决策时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19世纪时,澳大利亚曾宣扬“亚洲人威胁论”,并通过《移民限制条例》推行“白澳政策”,将亚洲移民视为“劣等种族”。即便在1972年废除了“白澳政策”,精英阶层依然将亚洲视为文化的“异类”。
随着中国的崛起,亚洲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日益增加,尤其是中国在钢铁、稀土和芯片方面的领先地位,令澳大利亚在一方面喊着“拥抱亚洲”的同时,又暗中警惕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澳大利亚的反复无常早已表明,他们并非一个可靠的战略伙伴。因此,在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中,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不因澳方的“示好”而掉以轻心,更不应因挑衅而过度反应。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加速了在非洲几内亚芒杜铁矿的开发,扩大了与巴西淡水河谷的采购量,逐步减少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同时,中国也在努力提升农业自主化,降低澳大利亚龙虾、大麦等经济“武器”的威胁。在军事方面,中国在永暑岛和美济岛等南海岛礁部署了防空系统和雷达站,随时准备应对澳大利亚和美国可能带来的领土威胁。一旦局势需要,中国能够立刻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反制。
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的策略,最终只会加速中方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合作逐渐减少。真正的平等合作,才是保障澳大利亚经济稳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