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赖芳杰 拉萨摄影报道
从“看不到、听不清”的程序管制水平跃升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慧监视管制,技术革新巨变见证了西藏民航60年的发展步伐。7月29日,新闻记者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采访团,探访国内最高的高高原机场塔台。
登上55.6米高的新塔台,机场全貌一览无余。在管制员清楚下达放行的指令后,一架四川航空的客机利落起飞。
一架飞机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起飞。图据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这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高高原(海拔2438米及以上)机场塔台,智慧技术的应用代表着国内高高原空管先进水平。”民航西藏空管中心副主任熊在林告诉记者,新塔台去年9月20日正式投用,集成了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尖端技术,成为守护雪域天路畅通的“云端灯塔”。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新塔台
熊在林在这里工作已有30年,他是西藏民航高质量发展和变化的见证者。“西藏的机场全部为高高原机场,地形复杂,气象变幻莫测。通航之初,气象数据依赖人工观测,预报受制于经验,运行仅限于上午。”熊在林介绍,1965年3月2日,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伊尔-18型飞机降落在当雄机场,标志着西藏正式通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条件,曾是制约西藏民航发展的难题之一。当年的空中交通指挥处于“看不到、听不清”的程序管制水平。在拉萨贡嘎机场,管制员主要依靠飞行员报告的位置和时间做间隔调配,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时,飞机落地不过夜,气象员与调度员一起到停机点听取机组对沿途气象情况的汇报,并携带资料向机组讲解天气。
“现在,我们构建了气象数据自动采集、精准实时预警等现代化系统,彻底打破了恶劣天气对飞行的制约瓶颈。塔台的这套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监控跟踪跑道上的飞机,还能实现自动化灯光引导,引导飞行员按着绿灯滑行,减少了通话频次,提升了安全阈度。”民航西藏空管中心管制运行部塔台管制室副主任米玛介绍。
新闻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西藏民航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3.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2%、3.0%、7.9%。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此外,西藏已经形成了“1干7支”的机场布局、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市)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卡拉,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从拉萨出发,1日之内可畅达全国。
目前,西藏民航正在向更大目标努力,希望到2030年底,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8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接近6.6万吨,年起降架次达到8.5万架次,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力争突破77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