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全球航运历史迎来了重要的一刻——一艘绿白相间的5500马力氨动力港口作业船在码头上完成了全球首单绿色船用氨燃料的加注。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氨作为船用燃料的成功应用,也为全球航运业的脱碳之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此次氨燃料的成功加注来自远景科技集团在内蒙古赤峰打造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自今年7月8日项目首罐液氨发车以来,这家绿色科技巨头不断推动市场化进程。该项目计划年产152万吨绿色氢氨,正在加速全球航运业的脱碳进程。
航运业,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面临着亟需转型的巨大压力。由于长途运输的特殊性,船用燃料的低碳化转型一直进展缓慢。然而,氨燃料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能够有效减少航运行业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显著降低碳排放,因此成为了新一代船用燃料的核心选项。绿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产物,凭借其全过程零碳的特性,为航运行业的脱碳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全球航运的绿色“里程碑”
在一场庄重的仪式中,六位嘉宾将手按在水晶球上,象征着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的成功加注。此次接受加注作业的5500马力氨动力港口作业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设计研发,并已通过中国船级社的认证,获得“Ammonia Fuel Tug”(氨燃料拖轮)船级符号。
这艘船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氨气双燃料发动机、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储罐及尾气处理装置等一系列核心设备。主甲板两侧精心布局的全压式氨燃料罐为船舶提供稳定的氨燃料供应,最大氨能替代比例高达91%,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有效减少了船舶运营中的碳排放。这一加注作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也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娄益民表示,绿氨加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燃料补给,而是“新石油”的点燃,象征着全球航运业脱碳新纪元的开始。他还指出,这次事件标志着远景能源在绿色燃料应用领域的引领作用,也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动力。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今年4月发布的航运业净零排放法规草案,推动了全球航运业进入净零排放的强制阶段。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航运业的碳排放净零。新的减排框架将要求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在2027年3月1日起执行严格的减排规定,这些船舶占全球航运碳排放的85%。
这一框架的实施将推动船舶燃料的转型,LNG、绿色甲醇和绿氨成为热门的替代燃料选项。然而,LNG虽然比传统燃料更加清洁,却并非可再生能源,其减排效果有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报告表明,绿色甲醇和绿氨才是最适合国际航运的可再生燃料,尤其是绿氨具有更强的减排潜力。
此次绿氨的成功加注,打破了“绿电制氨—绿色氨运输—燃料加注—船舶运营”这一完整的价值链,成为全球绿色航运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新石油\"时代的到来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郁峰表示,绿氨燃料的成功加注验证了端到端落地的可行性,为航运行业等高排放行业提供了系统性的零碳解决方案。这一成果背后是远景能源利用中国新能源系统技术推动全球繁荣的使命。
半个月前,远景在赤峰投资的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项目开始投产,年产能力为32万吨。张雷,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在致辞时表示,远景正致力于在赤峰打造全球最大的“新石油”基地,利用内蒙古的风光资源生产绿色氢氨醇和生物航油,开启“新石油”时代。
赤峰项目已经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Plus认证,并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绿氨项目。此项目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迈入商业化生产的新阶段,为绿氨产品打开了国际绿色能源市场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采用了远景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和绿氢全栈技术,通过AI驱动的全新电力系统,实现了100%绿电直连,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源随荷动”问题。远景自研的EnOS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实时调控风光能源的脉动,实现了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到2024年底,EnOS将管理全球788GW的能源资产,相当于全球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
远景的创新技术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正让中国成为全球绿色氢氨产业的领航者。从赤峰到大连,从中国到全球,远景的“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绿色能源的未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