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4日,由法制日报社、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展!
▲ 2025“政法装备展”开幕式
开幕式期间,“2025政法智能化建设案例及论文征集”获奖单位上台接受表彰。本次共评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典型案例各10个、创新案例各20个、创新论文各30篇。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数字荆州建设项目(智慧公安一期“一标三实”和编码赋码)获评“智慧警务创新案例”。
▲ “智慧警务创新案例”获奖单位上台领奖(左2为吉奥时空代表)
▲ “数字荆州”项目荣誉证书
“数字荆州”项目
荆州市智慧公安“一标三实”和编码赋码项目,以数据治理为根基、双码技术为引擎、智能模型为支撑,构建起“人-房-企-址”全要素治理体系,开启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探索。建设成效体现在:
- 构建“一标三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地、人、房、企数据动态更新,减少基层的重复采集,资源浪费。
- 打造“二维码+数公基码”新型门楼牌管理体系,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孪生映射,缩短民生业务办理时间,提升服务效率。
- 围绕“一标三实”数据成果建立三大预警模型,荆州市公安局将重点人员漏管率降低60%,重大事件预警提前4-6小时,形成“全量筛查-精准预警-协同处置”防控链条。
1、标准地址,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通过构建全市统一标准地址库,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次治理、永久共享”的地址资源应用目标。项目建成覆盖荆州中心城区212平方公里的149万条标准地址,经公安、住建、民政等多部门联合核验,支撑城运、城管、综治等部门在市域治理等20余项业务中精准调用地址服务,降低数据使用成本30%以上。
创新“制度+数据+责任”治理机制,以标准地址为基准建立社会管理要素唯一标识码,将6大类38项社会治理责任精准下沉至基层网格。通过地址关联网格责任主体,实现“要素入格、责任到人”,构建起全域覆盖、权责明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 “数公基”一标三实平台、CIM平台
2、双码赋能,创新门楼牌精准治理
通过“二维码+数公基码”双码融合技术,实现门楼牌管理从静态标识向动态服务的转型升级。双码体系覆盖中心城区108万房屋,日均扫码量超3000次,群众扫码办理民生服务、报警求助等业务时间从5天压缩至10分钟,满意度达98.2%。数公基码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地址变更实时同步,响应时间从7天缩短至1小时,动态数据准确率保持99%以上。
在民生服务领域,双码延伸至停车场导航、租户上报等场景,地址解析准确率提升至99.5%。此外,扫码数据反向驱动“一标三实”数据库动态更新,形成“群众用码-数据反哺-治理升级”的良性循环。
▲ “数公基”数字门牌
3、数据模型,驱动公安智能防控
依托一标三实全量数据,荆州市公安局构建“数公基全量风险人员模型+风影‘个人极端’预警+风行‘六失一偏’研判”等“1+N”实战预警模型,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跨越。
数公基模型融合多类数据筛查重点人员并分级管控,风影系统通过AI算法分析行为轨迹预警潜在风险,风行模型量化多项指标识别高风险群体并联动社区干预。2024年刑事警情大幅下降,形成“数据研判-精准干预-社会善治”的全链条防控闭环。
智慧警务创新案例
荆州市智慧公安“一标三实”和编码赋码项目,作为数字湖北建设的标杆工程,其构建的“荆州样板”正为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实战范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智治”的深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