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续进出料的动态平衡
与间歇式搅拌机(批次进料、混合后整体出料)不同,连续式搅拌机通过进料装置(如螺旋输送机、皮带、料斗)持续向搅拌腔输入物料,同时搅拌后的物料通过出料口(通常与进料方向一致,呈 “顺流” 或 “逆流” 设计)同步排出。这种 “进 - 混 - 出” 的连续节奏,依赖于搅拌腔内部物料的 “推挤效应”—— 新进入的物料推动已混合的物料向出料口移动,形成稳定的物料流,避免腔内积料或断料。
2. 搅拌部件的强制混合作用
搅拌腔内部的核心部件(如螺旋叶片、桨叶、搅拌轴)通过电机驱动高速旋转,对物料施加剪切、翻动、揉搓、推送等复合力,实现混合:
剪切力:当物料通过旋转叶片与腔壁的间隙、或双轴反向旋转的桨叶之间时,会被 “撕裂” 成细小单元,打破结块或分层(如高湿物料的黏连、干粉的团聚);
翻动与对流:叶片的螺旋角度或桨叶的倾斜设计,会带动物料在轴向(沿进料方向)和径向(垂直于轴)同时运动 —— 轴向推送保证物料向前移动,径向翻动则让不同位置的物料(如上层与下层、中心与边缘)相互置换,避免局部混合不均;
揉搓与挤压:对于黏性物料(如污泥、砂浆),叶片与腔壁的紧密配合会形成 “挤压区”,通过反复揉搓将水分或添加剂均匀裹入固相颗粒中。
3. 混合时间的精准控制
物料在搅拌腔内的停留时间(即混合时间)是关键参数,通常通过搅拌轴转速、叶片螺距、搅拌腔长度共同调节:
转速越高、螺距越小、腔体长,物料被搅拌的次数越多,混合越充分,但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过度剪切(如破坏颗粒形态);
反之,转速低、螺距大、腔体短,物料快速通过,适用于对混合均匀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简单物料输送 + 轻度混合)。
通过设计,连续式搅拌机的物料停留时间通常在几秒到几分钟,远短于间歇式,但能通过高效的机械作用实现 “短时间高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