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嗡鸣声响起,一架红黑白相间的无人机卷着风旋拔地而起,在距离作物1.8米高的空中,6个旋翼转动,喷头随着机身转向均匀地喷洒片片白雾……这是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无人机田间植保作业的场景。
无人机作业(徐宏宇 摄)
近年来,友谊分公司将智能化设备、智能科技应用到农作物夏管工作中。绿色的田野上,通过卫星将耕地生长数据传递到智能数据平台;形态各异的无人机替换人工进行大面积植保作业;智能喷施机车在绿野间行走,田间智能设备实时监控作物长势……在科技引领下,北大荒的智慧夏管呈现出农业生产新气象。
智能设备:织密防护安全网
今年,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为黑土地的“健康指标”进行全面体检,对耕地开展“空天地”立体监测,实现对黑土地的全方位、立体、多波段、多频次的定量监测和精准诊断,最终得出黑土地地形、土壤养分、土壤温湿度、作物性状、耕地质量等数据,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分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紧盯叶龄诊断跟踪管理,及时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叶片长势做出判断,根据叶龄诊断指导种植户在农作物生长进程中适时进行水肥调控,做到科学施肥、防病、灭虫。同时,分公司所属各管理区组织农技人员每日踏查地号,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水稻插秧时间设立叶龄诊断监测点,科学精准地开展田间管理,提高了水稻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推进GPS卫星导航、智慧农业等新机械、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强科技、促夏管。带动种植户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提高了科学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数据及作物生长状况(徐宏宇 摄)
当前正是夏管关键时期,分公司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生产坚持科学化管理,根据苗情长势,科学制定并实施提水增温、中耕放寒、除草化控、叶面喷施肥和防病“健身”等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引导种植户密切监测田间病害、虫情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采取苗后化控作业,有效控制苗期病虫害。充分发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优势,抢农时、上科技、强管理,确保作物安全成熟,夺取农业丰产丰收。
空中卫士:精准护航“丰收田”
“以前背着药桶在田间人工喷药,效率低费用高,如今无人机一飞,百亩稻田几个小时搞定,真是又快又好又省钱。”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四管理种植户刘成国望着稻田上空来回穿梭的植保无人机说。当前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为有效预防病虫害,分公司300多架无人机全部投入到植保作业中,构建起农作物植保智能防护网。
无人机作业(徐宏宇 摄)
今年,友谊分公司大飞机航化作业面积达50万亩,其余的都使用无人机完成田间植保作业。
“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像稻瘟病、纹枯病,还有潜叶蝇这些难缠的病虫害都能一并防治。”说起无人机飞防的优势,李树柏感触颇深,“人工打药,遇上高温天气,常有人中暑,如果药水喷洒不均匀,病虫害还会反复。现在用无人机喷药,每小时能作业150亩,效率比人工快数倍。”
无人机喷施农药压力强、雾化程度高,不仅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化学残留,还提升了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水田夏管工作中,分公司大力推广无人植保技术,通过无人智能机械与智慧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水田夏管工作更趋科学化、精细化与精准化,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注入新动能。
智能配方:调制庄稼“营养餐”
连日来,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的农田里机声隆隆,一场智能配方追肥作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各管理区依托科技手段,为庄稼精准调配“营养餐”,筑牢秋季丰收根基。
此次智能配方追肥以先进土壤检测技术为支撑,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对辖区农田土壤进行全覆盖采样,利用高精度仪器检测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酸碱度、有机质等关键指标。检测数据实时录入大数据分析系统,结合不同农作物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经智能算法精准计算出专属肥料配方。
智能喷灌机在给玉米喷施微肥(徐宏宇 摄)
在追肥作业中,现代化农机装备大显身手,通过精准定量施肥,显著提升肥料利用率,既减少资源浪费,又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同时,农技人员全程驻守田间,从设备调试到施肥操作全程指导监督,确保作业高标准完成。
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将持续大力推广机械化、轻简化、高效化的植保模式,让智能新农机具为农业丰产添翼,守护丰收底气。(徐宏宇 王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