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长出一双“透视眼”,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带着疑惑与好奇,笔者近日走进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并实地体验小视“慧眼”落地马鞍山的算法应用场景,看南京研发的视觉大模型如何在“毫厘之间”守护“千米之远”,赋能马鞍山的各行各业。
在小视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工程师展示了他们的“算法工厂”:在这里,有一支近30人的技术团队远程服务于马鞍山南山矿的厂区安全。电脑屏幕上,是来自矿区的车间图像。数据标注团队与算法优化团队紧密协作,正依据这些图片开展场景数据标注工作,持续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力求在通用场景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
另一端,在南山矿智慧管控中心,接入小视“矿山智慧视觉特种作业管理平台”的电子大屏实时呈现采场、车间、铁道等区域的监控画面。当输尾泵池的危险区域出现人员危险作业行为时,系统会立即生成红色告警信息。随后,由专业安全管理员通知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立即前往现场叫停违规作业。
小视科技算法工程师张帅指着屏幕解释道:“区域入侵检测与危险区域管控,是基于背景建模与运动轨迹分析,划定电子围栏,针对进入危险区域行为实时报警。通过目标检测与图像分割技术,还能识别工人是否正确穿戴工服,并关联人脸数据生成违规记录。”
不仅如此,通过该系统任一终端,基于深度学习的多个成熟算法模块可以像乐高一样自由拼装。笔者现场体验“AI实训”,站在大屏幕前,任意输入指令“未佩戴安全帽”,大模型即刻生成对应检测算法,现场验证仅用20秒,实现“一句话定义场景”。目前,该系统测试项目已接入南山矿106路摄像头,并针对矿区动火、吊装等特种作业环境优化了算法。随着算法优化升级,系统将覆盖铁路运输、车间安防、高危作业等全场景,打造出“AI+智慧矿山”的大模型样板。
“这套系统就像24小时安全哨兵,实时监测矿区特种作业违规事件。”南山矿智慧制造办公室党总支书记李晓春介绍,“我们有140余名职工负责监控巡查工作,过去靠人力三班倒巡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遗漏。现在AI全天自动识别安全风险,有助于矿山实现安全管理效率提升,推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预防’。”
借助小视“慧眼”,守护矿区生产安全的电子哨兵被赋予“透视环境风险、自主协同告警”能力,应用在日常社区生活中,安全防护也正逐步实现从被动监控到主动守护的跨越。
在雨山区半山花园社区花雨亭小区门口,一辆红色轿车违规停放,司机下车离开的同时,布设在小区正门的监控摄像头立即锁定车牌并启动计时。5分钟后,社区的监控室大屏弹出红色警报框:“车辆违停告警,位置锁定,截图已推送。”此时,网格员小孙的手机震动,收到AI自动生成短信——时间、地点、告警内容一目了然。
这一智慧场景则是小视科技AI算法在社区治理上的创新应用。以花雨亭小区为例,小视科技自主研发的“社区视觉大模型”聚焦日常社区管理中的易发风险事件,精准部署了周界入侵、车辆违停、垃圾外溢、异常行为四大细分场景,实现事件的秒级发现、实时告警。网格员、物业和保安即时响应、及时处置,平台记录历史数据,还可协助事实核查与事后追责。
现场的小视科技半山花园社区项目交付工程师朱永鑫调出过往预警记录演示:当小区垃圾分类点旁有垃圾外溢,监控自动检测,物业迅速赶到现场处理;当消防通道被车辆违停占用,系统识别5分钟后推送告警;当可疑人员在小区周边长时间徘徊,网格员立刻收到精准定位信息。
“AI监控智能算法本质是为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装上了智慧大脑。”在半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唐成云看来,它不仅是提升基层治理精度、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更弥补了人力巡逻存在的盲区和时间差,将突发事件的事后响应变为实时预警,通过数据互通,最终构建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从矿山到社区,小视科技用视觉AI把“不可见的风险”变成“看得见的守护”。当算法穿上工装、走进街巷,技术有了温度,城市安全也有了保障。(陈峰 黄筱敏 柴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