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场天作之合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几年前。
那时的微软,虽然依旧是家巨无霸公司,但在很多人眼里,它只是“沉睡的巨人”,尤其在创新领域,基本上毫无建树。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最前沿的AI领域,风头似乎都被小字辈的谷歌、Meta这些对手抢走了,微软迫切需要一个新故事来搅动市场,重回舞台中心。
另一边,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名字做OpenAI的“小”公司。
说它小,是说它当时的规模和资金,但在技术创新上,它逐步接管全球创新的焦点——OpenAI手握着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语言模型GPT系列,2022年推出了ChatGPT引爆了行业,不过这个技术有个致命的弱点——它实在太烧钱了——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和资金来训练和运行。
于是,一个缺“王炸”的巨头,和一个缺钱的“天才”,一拍即合。
微软带着百亿美元和全球顶级的Azure云计算资源入场,OpenAI则贡献出他们最聪明的大脑和最领先的技术。
这看上去,简直是一场完美的商业联姻。
2,要命的“AGI条款”
微软当然不是慈善家。他们投入巨资,换来了OpenAI技术的优先使用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其发展方向。
这笔交易也让微软几乎在一夜之间,把AI能力注入了自己所有的核心产品:Office变成了能帮你写邮件、做PPT的Copilot,半死不活的Bing搜索引擎靠着ChatGPT原地复活,Azure云服务的客户更是排着队要用上最新的AI模型。
微软的股价一路狂飙,甚至一度站上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位置,印度裔CEO萨提亚纳德拉被捧上了神坛。
然而,就在这份看似双赢的协议里,藏着一个“魔鬼条款”,也就是我们故事的核心——AGI条款。
简单来说,AGI(通用人工智能)就是科幻电影里那种拥有自我意识、能像人一样思考、甚至超越人类的超级AI。
微软和OpenAI的协议里,有一条大致意思是:“我们商业合作的目标,是在AGI之下。一旦OpenAI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AGI,那么这家公司的首要任务将不再是为微软等股东赚钱,而是要对全人类负责。届时,我们之间的商业协议可以被重新定义,甚至作废。”
用大白话说就是,OpenAI对微软承诺:“我帮你打工,帮你赚钱,但如果有一天我修炼成‘神’了,那我就不归你管了,我要去普渡众生了。”
3,精明到骨子里的商业算计
微软的高管们当然不是傻子。
他们在签下这份协议时,请了全世界最顶级的专家来评估。结论似乎指向——“在我们的合同期内(比如到2030年),AGI这玩意儿能搞出来的概率基本是零。”
所以,微软做了一笔极其精明的交易:用一个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永恒”风险,换取了当下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巨大商业利益和市场领先地位。
这步棋,在商学院里绝对是经典案例。
它让微软在AI这场牌局里,从一个旁观者,瞬间变成了庄家,把所有对手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当时看来,微软真的赢麻了。
4,无法预知的豪赌
但问题在于,科技、尤其是AI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的。
它在以一种指数级的、超出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在狂奔。
如果,只是如果,AGI的到来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早呢?
那微软的处境就尴尬了。
他们会发现,自己亲手用百亿美金和无数资源养出来的、堪称本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果,最终却不完全属于自己。
这就好比你花了一辈子心血培养孩子成了世界之王,结果他登基第一天就宣布和你脱离父子关系。
届时,微软将从AI时代的“帝国缔造者”,沦为一个普通的“帝国用户”。
他们将失去对这项核心技术的最终控制权,百亿投资换来的,可能只是未来世界里一张比较靠前的门票而已。
这无异于用一座金山去赌一场流星雨不会在今夜划过,赢了,安睡一夜;输了,则错过了整个宇宙。
所以,微软的这场百亿赌局,究竟是纳德拉时代一次精明绝伦的商业算计,还是一次因低估了技术爆炸可能性而犯下的历史性错误?
没人能给出答案。
也许微软的算计是完全正确的,在AGI真正成为威胁之前,他们早已利用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并将AI技术与自己的生态系统深度捆绑,再也无法分割。
也许,几年后的某一天,我们会见证历史:OpenAI宣布AGI诞生,微软亲手开启了一个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新纪元。
微软赢得了现在,但很可能输掉关乎未来的终极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