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万站
突破35EFLOPS
建成全国首个国产万卡公共智算中心
……
中国电信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其5G共建共享基站规模已达137.5万站,智能算力资源突破35EFLOPS,并建成全国首个国产万卡公共智算中心。这一组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在数字基建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更折射出我国通信网络从“规模覆盖”向“智能引领”的深刻转型。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城市大脑到田间地头,中国电信正以数智为笔,绘就数字中国的新图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信号升格”:数字底座覆盖每一寸土地
在四川凉山“悬崖村”,曾经村民需攀爬800米悬崖才能接收微弱信号;如今,中国电信通过5G基站建设,让村民用手机直播带货、远程问诊成为常态。在西藏阿里尼雄村,高寒缺氧环境下,中国电信架设的光缆和基站让藏民通过电商将牦牛肉卖向全国,年人均收入增长超30%。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信持续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实现连续覆盖,还通过共建共享和技术创新降低建设成本,将5G信号延伸至农村、山区和边疆地区,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高速网络服务。
在城市中,中国电信在121个城市规模部署5G-A基站约7万站,2025年,中国电信计划进一步扩大5G-A基站覆盖规模,覆盖超过150个重点城市。5G-A作为5G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密度。中国电信在多个城市加速5G-A应用的创新。
在上海宝钢轧钢产线上,上海电信建设5G-A专网,实现高架起重机远程控制、重载AGV自动驱动、钢表面质量检测等一系列场景智能化革新。
在北京,依托中国电信5G-A网络,协和医院专家通过人形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跨省胆囊切除手术。系统整合多模态感知数据,将操作延迟压缩至8ms,比人类眨眼速度快30倍。
在新疆,中国电信在喀什古城区域完成5G-A 3CC连片精品网示范区,大幅提升了流量承载能力、频谱资源利用率及深度覆盖水平,实现了区域内用户感知提升。喀什古城成为新疆第一个连片部署5G-A 3CC的景区。
同时,中国电信加速有线网络发展,建成全球最大的千兆光网,推动千兆宽带普及,并向万兆升级。中国电信联合合作伙伴在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成功落地“万兆工厂”项目,这张智慧网络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不仅优化了生产调度与资源配置,更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产品质量。
算力筑基:打造智能时代的“数字心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并推动算力网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电信依托天翼云和遍布全国的IDC资源,构建了“2+4+31+X”的云网融合架构,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设两大万卡智算集群,在万卡规模下,断点续训实现1分钟发现、5分钟定位、10分钟恢复、覆盖75%的故障场景、MFU(算力利用率)为47%,在国产算力领域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并在全国280个城市实现“一城一池”布局,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泛在算力接入能力。
基于“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中国电信构建了涵盖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和应用的五层AI基础设施架构。该体系通过高效调度多方异构算力资源,解决了当前行业存在的算力分散、供需错配等问题,实现“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等多样化场景的灵活适配。目前,中国电信智算规模达35EFLOPS,相当于每秒可完成3500万亿次浮点运算,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澎湃算力。
中国电信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为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电信面向工业、应急、教育等行业研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在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中车集团案例,规划13个场景应用,打造“一主一核”基模范式,形成“自研+生态”场景模型。在应急领域,应急预警视觉大模型具备百万级视频快速检索能力,可识别180多种风险隐患和灾害场景,视频识别精准度达到90%,助力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指挥救援辅助决策。在智能客服场景,星辰语音大模型已在北京、福建、江西、广西、内蒙古等地的中国电信万号智能客服试点应用,让万号智能客服秒懂40种方言,自然流畅地服务用户,日均处理超过200万通电话。
陆海空天:编织无缝覆盖的“数字神经”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的优势,对于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应急通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信通过海缆、陆缆、卫星、4G、5G、WiFi构筑了一张陆海空天的通信网络为应急通信、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电信发布了手机直连卫星解决方案,用户无需额外设备即可通过手机直接连接卫星网络,实现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该技术突破了传统通信网络的限制,为偏远地区、海洋、沙漠等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手段。
在海洋互联网领域,中国电信面向海洋牧场、港口、远洋邮轮、渔船等场景推出融合卫星通信、物联网、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海头镇,通过海洋宽带和手机直连卫星等技术服务,丰富渔民娱乐的同时,也帮助渔民远海作业不失联,助力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在福建连江县222个海岛间,“海上牧场”让十余万渔民作业不再“孤帆远影”,彼此畅联的同时,“智慧渔业养殖智脑”平台让奔波的人们事事放心。
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电信超前布局,积极打造低空智能网络,致力于构建广域覆盖的低空通信网、高智能的低空感知网和高效能的低空算力网,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基础设施保障,服务低空物流运输、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低空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
面向未来,随着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深化布局,中国电信将继续以“云网融合”之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记者 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