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获取的门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AI可以瞬间调取全球图书馆的资料,精准解答各类事实性问题,甚至能模仿人类创作诗歌与代码。
当AI 的“知识储备”远超人类,当搜索引擎沦为信息复读机。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这个动动手指就能获取答案的时代,我们的孩子究竟该学什么?
越来越多教育者给出了答案——
思辨力,是孩子在AI时代不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01
为何思辨如此重要
思辨力不是单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分析、逻辑推理、批判判断、创造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
AI能在几秒内调出千万条知识点,能按模板生成规范答案,但它做不到对结论的深度质疑,也难以产生“从0到1”的原创想法。这正是人类的“不可替代性”所在,也是未来社会稀缺的人才素质。
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教知识”迈向“教思维”。长期以来,很多家庭仍停留在“知识中心主义”的惯性中:习惯用分数衡量一切,用标准答案定义成长,却很少引导孩子去问“为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
当知识越来越容易获得,思维的深度、判断的独立性、选择的合理性,才是孩子真正不可被复制的优势。
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拥有看穿表象、独立判断、不断反思与重构认知的能力。
思辨,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训练的能力。6-12岁,是孩子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判断框架、价值体系的“黄金窗口”。
思辨力的训练,需要方法,更需要场景,这正是我们打造《少儿通鉴》的初衷。
02
少儿通鉴APP
为孩子打造的思辨成长训练场
我们将千年史学经典《资治通鉴》转化为孩子可以参与的互动剧情APP,让孩子不只是看历史,而是在历史中思考,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判断能力,真正做到“有鉴于往事”。
三大核心机制,让思维能力真正扎根!
- 角色代入 + 情境选择
孩子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历史情境,主动分析、权衡利弊、做出抉择。
图 | 《一代女皇》选段
图 | 《贞观之治》选段
- 失败可复盘,选错能重来
没有标准答案,选错也没关系——我们引导孩子在反复试错中学会因果推理、换位思考、策略判断。
图 | 《玄武门之变》选段
图 | 时间轴选段
图 | 或许前人的决策也不是最优解,依照自己的想法,也能解锁不同的人生之路!
- 对话式思维引擎,让孩子有想法敢表达
内容学习不贴标签、不灌输“标准答案”,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形成对人、事、局势的认知判断,并且可迁移现实、躬身实践。
图 | 依据剧情引发讨论点,呈现不同的意见,引导小朋友辩证地看待问题。
图 | 古今对话功能,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很多家长惊讶:
原以为孩子看不懂《资治通鉴》,没想到他不仅能看懂,还主动追剧情、反复尝试“闯关”,甚至讲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历史是最好的思辨练习场,只要讲法对了,孩子不仅能听懂,更能主动思考。
真正重要的,不是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能不能做出有判断的选择。
《少儿通鉴》并不教孩子“该选哪一条路”,而是陪孩子一起思考:
为什么要选?每条路的代价是什么?有没有其他选择?
让孩子在“选择—结果—复盘”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逻辑。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少儿通鉴》中,不只是认识历史人物,而是在他们的选择中,看清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判断力。
我们更希望,在AI时代来临的今天,孩子拥有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而是面对复杂世界的清晰头脑与笃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