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实习生李天豪 东莞报道
能拍出彩色视频的暗房、变焦追踪依然清晰的安防镜头……在位于长安镇的宇瞳光学生产车间,到处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元素。2025年,宇瞳光学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推动光学镜头生产、检测等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这也成为长安这座工业重镇加快转型升级的缩影。
四十年前,长安凭借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和地缘优势之利,开启了“初次创业”。长安镇在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7亿元,成为广东省第三个、东莞市首个千亿镇。
迈向千亿镇俱乐部后,长安镇也正式吹响了“二次创业”冲锋号。今年长安提出,以再造一个新长安的魄力和胆识开启“二次创业”,推动城市形态“再升级”,建设长安副中心,打造南北中心双核驱动的城市新格局。锚定“2025年经济总量再增百亿”的目标,长安正在进行一轮产业动能转换。
在受访专家看来,长安“二次创业”的本质是镇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跃升。要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唯有一手抓传统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对此,长安将通过实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向新图强、城市品质提升、新质生活营造、安全稳定保障和营商环境对标”六大行动,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跃升,打造镇域经济发展新范式。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走在长安镇莲湖路上,一幢幢现代化建筑、一个个中式园林公园在园区内并存,历经4年多时间,vivo全球总部从蓝图到实景的蝶变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东莞率先迈进千亿镇街俱乐部的成员,长安不仅是东莞镇域经济的“一哥”,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OPPO、vivo两大全球手机巨头扎根于此,带动上下游千家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规上产值超2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长安“二次创业”的底气何在?从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起步,到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等新兴产业的勃发,长安镇以“一镇多品”的产业集群,构建起“千亿为基、百亿并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市场主体总量达16.2万户。
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长安正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受访专家表示,要想实现“二次创业”,镇域经济再次跃升,首要是改变产业形态、优化产业结构,注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血液”。
传统产业是长安的“看家本领”,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完全可以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甚至能够衍生出新兴产业形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安正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长安掀起了一场“链式改造”赛跑,龙头企业以链式改造为核心,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东莞电子信息行业针对智能移动终端产业打造了近100个“小快轻准”产品,带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超65%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长安镇经发局数据显示,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破18%。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各地争夺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必争之地。
从产业生态来看,长安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跟原本的优势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结合,产业链发达、产业生态丰富,特别是上下游的配套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从应用场景看,长安市场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为产业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今年,长安镇盛安产业中心项目、长安厦岗新华智造产业中心一期项目相继开工,为“二次创业”拓展新空间。
盛安产业中心是东莞市长安镇重点建设项目,未来将打造成机器人产业园,辅以智能制造及新能源产业配套,将实现多个生产性服务平台协同发展。长安厦岗新华智造产业中心超过4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将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科技产业招商,助力长安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打造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当前,长安工业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突围背后,是长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写照。
新兴产业在长安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等三大新兴领域规上营收达288.3亿元,同比增长21%,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长安镇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2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248家,实现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零的突破。
锚定“2025年经济总量再增百亿”的目标,长安正在进行一轮产业动能转换。在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上,长安提出,力争年内培育一家百亿级企业,补齐千亿—百亿—十亿的企业梯队。同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紧盯AI、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开展体系化、任务型创新,打造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共同繁荣的产业生态。
区域协同放大发展势能
“千亿镇街”不仅拼经济体量,更拼经济结构、质量所带来的内生力和支撑力。
面向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传统专业镇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当前长安提出“二次创业”,正当其时。在这过程中,需要依靠区域协同、全面融合这关键一招,才能进一步做大镇域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镇街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长安镇坐拥大湾区优越地理位置,毗邻深圳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承接湾区创新资源外溢的“前沿阵地”。
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区域协同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东莞要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为东莞经济的“排头兵”,长安通过承接深圳、香港创新资源、对接珠江西岸产业协作,融入“湾区大循环”,在区域协同中放大发展势能,这或将成为撬动下一轮镇域经济发展的密码所在。
受访专家表示,长安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将全球人才通过各种形式汇聚长安,跟长安的产业、市场优势产生化学反应,推动龙头企业在港澳地区以研发中心的形式建立科创飞地,用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全球人才。
事实上,“千亿镇街”除了让经济实力更加强大,长安更注重城市内涵的丰富和城市吸引力的提升,首次提出要打造“新质生活在长安”,引领城市能级跃升。
当前,长安正处于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长安提出“新质生活在长安”概念,通过打造新质生活服务、场景、业态,构建既有新质生产力又有新质生活力的城市生态,将优质公共服务作为吸引、留住、涵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百万人口与高层次人才均质共享的长安文化新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长安镇实际管理人口超120万,其中人才总量近27万,高层次人才超2万,高层次人才集聚已经成为长安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而在今年长安镇“六大行动”中就有三大行动聚焦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分别是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新质生活营造行动和营商环境对标行动,彰显了长安镇在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的决心和信心。长安镇提出,要对标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产城融合方面,以1873亩TOD省市合作用地为核心,长安镇正全力打造南北中心双核驱动的城市副中心,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通过土地整备与城市更新,释放产业发展新载体,长安镇将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雄心,构建宜居宜业的湾区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