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李飞刀
继智元21亿入主上纬新材后,宇树科技也于7月18日正式启动IPO上市辅导,有望年内登陆A股。
大厂接二连三的资本动作,再度引爆了沉寂已久的人形机器人行情。自7月低点以来,板块累涨逾11%,逼近年内新高水平。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趋势方兴未艾,谁又会是其中的大赢家?
【机器人拐点来了】
2025年,已成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在国内,智元、宇树、优必选、傅利叶等头部龙头如期进行规模量产。其中,智元上海临港工厂产能月均可达千台,宇树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
在海外,特斯拉2025年计划生产Optimus 1万台,1X Technologies预计量产数千台,Figure AI预计未来4年量产10万台。
量产推进,离不开政策加持与资本助推。早在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指导意见》,规划在2025年取得“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确保核心零部件有效供给。
此外,该意见还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成为未来重要经济增长新引擎。要知道,后三大终端产品的横空出世,都曾带来过史诗级的产业与投资机会。
这一规划与定调,暗示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巨大前景机会,也引发了一级市场的融资热潮,新兴玩家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人形机器人发展如火如荼,软、硬件技术加速突破,为2025年的量产奠定了基础。
量产元年,同时也是商业化元年。
在2025年7月之前,人形机器人订单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零售市场,且单笔采购金额至多百万级。
7月之后,两大订单基本确立了商业化拐点。其中,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合计金额高达1.24亿元,为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第一笔上亿大单。紧接着,优必选中标了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大订单密集落地,总额超2亿元,远超此前行业全年订单规模,打破了资本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能力的质疑。这也成为了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爆发的导火索。
【跑马圈地进行时】
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玩家介入,都希望在这潜力万亿赛道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人形机器人玩家主要分为四大类别。第一,机器人新势力,包括优必选、宇树、智元等。其中,优必选成立时间最早(2012年),后来成为行业人才输送基地。
第二,工业、服务机器人跨界转型势力。其中,典型代表是拓斯达、埃夫特,它们之前一直在工业机器人拼杀,但随着行业需求萎靡,竞争愈发内卷,业绩增长及盈利能力都受到了不小波及。
第三,以华为为首的科技大厂势力。2024年11月15日,华为与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埃夫特、兆威机电等1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拉开了中国南方机器人联盟发展大幕。此外,百度、科大讯飞等大厂也将发力机器人AI端。
第四,新能源车企势力,包括小米、小鹏以及特斯拉。它们进军机器人的重要触发因素之一,是想与原有汽车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未来几年,机器人最有可能大规模落地的工业场景之一便是汽车制造,率先在自家工厂应用可大幅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其次也增加了多元化业务。
四大势力竞争格局已然形成,不可避免地会展开激烈厮杀。那么,谁能够杀出一条血路,站稳市场脚跟?
在市值观察看来,宇树为首的新势力、华为为首的科技大厂势力最有可能突围崛起。事实上,A股市场主要也是围绕这两大势力背后的概念股进行了多轮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