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奏响“无人乐章” 仓储上演“时空魔术”
凯伦新材料的“智”胜之道
黄冈凯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仓储中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余金福 熊庆萍
盛夏7月,走进黄冈凯伦新材料有限公司沥青卷材车间,不再是以往闷热嘈杂的景象——中控室内凉风习习,技术人员紧盯屏幕,生产线从放卷到码垛、捆扎一气呵成,几分钟便堆满一个成品托盘。
这个入选湖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的企业,正以智能化转型为引擎,在防水材料行业跑出加速度。去年,150余名员工创造5.5亿元产值,人均年产值飙升至366万元,产能效率较此前提升至少30%。
机器交响曲中的“无人乐章”
步入沥青卷材车间中控室,大屏幕上,温度曲线、搅拌状态、配料进度等关键参数清晰显示。
“嗡”的一声轻响,车间主任李银轻点操作界面,一条指令瞬间穿越40米距离,巨大的反应釜开始均匀升温。此刻,精度高达万分之五的托利多重量传感器,如同最敏锐的神经末梢,精确调控着改性剂与沥青的流量配比;研磨机则依据实时黏度反馈数据,自动微调着转速。
“你看,从沥青精准计量、升温控制、搅拌改性到研磨配料,整个核心生产流程几乎零人工干预。”李银指着屏幕介绍,过去十几人的生产线,如今仅需5人监控。
产线末端,一卷卷刚下线的卷材,正平稳通过“透明质检长廊”:在线测厚仪发射的激光束快速扫过卷材表面,0.2毫米的细微偏差立刻在监控屏上闪烁起醒目的红光;同步运行的高精度称重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系统,超重或不足的产品瞬间被自动分拣至复检线。
“过去质量抽检就像开盲盒,现在100%全自动在线检测。”李银说,这套由意大利纳迪尼技术打造的检测系统,让任何瑕疵都无所遁形。
“沥青卷材是屋顶常用的建筑防水材料,其粘接强度、耐老化性能,直接决定防水工程的寿命。”公司行政经理吴俊兵介绍,得益于智能化,每条生产线可日产1万平方米质量稳定的沥青卷材,“拳头产品”——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已在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检验,赢得行业专家、市场客户的高度赞誉。
效率和质量是智能化车间相较于传统车间的最大优势。从2018年建厂伊始,智能化就写入凯伦新材料的基因里。他们为每座厂房量身定制了包括全自动物料输送、在线测厚、全自动收卷分切、全自动码垛等在内的六大智能化核心系统。
立体迷宫里的“时空魔术”
步入凯伦新材料15米高的仓储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钢铁货架耸立如林,巷道堆垛机灵活穿梭于双进深货架间,AGV(自动)小车沿光带精准运送货物。这座由数据驱动的“立体迷宫”,正在以高效智能的方式重塑仓储逻辑。
仓储中心的“大脑”——WMS(仓储管理系统),依据销售预测动态优化库位:热销品近出口,呆滞料早预警。“过去凭经验,现在全看数据。”发货员高一鸣指着实时热力图说,这套智慧布局,最大化利用了立体空间,彻底消除了错发漏发。
变革始于小小二维码。“这是产品的‘数字护照’。”高一鸣拿起一桶涂料扫码演示,原料批次、生产班组、质检报告等瞬间呈现。从原料入库赋码到成品“终身档案”,“一码追溯”贯通全流程。
WMS中枢大屏上,库存水位、订单状态、货物位置等数据实时跳动。高一鸣说,依托智能算法与自动化协同,采购备货周期从30天压缩至72小时,“这让我们释放超2000万元流动资金,轻装上阵。”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智能仓储与工厂全局的深度交融。WMS与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无缝对接,贯通生产、质量、仓储等全链路关键数据。总经理许文杰举例说,千万级急单来了,系统能瞬间拆解需求,精准算物料、排生产、提示人力,告别“拍脑袋”,实现“用数赋智”的科学决策。
作为入选湖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的关键支撑,智能仓储是凯伦新材料覆盖5大环节、14个节点、20个应用场景深度智能化实践的缩影。它不仅是降本提效的利器,更是驱动全厂协同、实现精益管理的强劲引擎。
为传统产业点亮转型灯塔
一个防水涂料车间,每天能“吐出”50吨防水涂料,却只需5名工人穿梭巡检。
这让车间主任张灿很自豪,更让他兴奋的是,这条投资1700万元打造的聚氨酯抗流挂涂料智能生产线,通过捏合工艺与螺杆定量挤出系统,让聚氨酯涂料在立面施工时,实现2毫米极限厚度不流挂,性能超出行业标准一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立面涂刷会流挂,长期困扰防水建材行业。但我们生产的聚氨酯涂料,不仅防流挂,还适配喷涂、辊涂、刮涂等全场景施工,表干速度提升30%,大大缩短工期。”张灿介绍。这项高性能产品,迅速转化为市场通行证,成功打入川藏铁路、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等国内外重大工程供应链。
智能化带来的创新红利远不止于此。许文杰补充道:“依托智能工厂积累的工艺大数据和快速响应能力,我们敏锐捕捉市场痛点,开发出像TMP融合瓦这样广受市场欢迎的新品。”
何为TMP融合瓦?许文杰详解其创新价值:它将可外露的TPO防水卷材,通过特殊工艺与镀层钢卷一体化复合,实现防腐防水一体化,显著延长钢屋面寿命。
智能化转型的强劲动能,在产销两端得到充分释放。如今,每日20余辆货车满载“凯伦智造”,驶向华中地区及东南亚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已达2.8亿元,订单排期长达两个月,全年有望突破6亿元。
尝到“智造”甜头,凯伦新材料转型步伐愈发坚定。去年,凯伦新材料追加1亿元技改资金,用于智能化升级与核心技术迭代,预计实施到位后将新增产值3亿元。
在黄冈市经信局副局长李兴芳看来,凯伦新材料的实践,正是“智改数转”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催生创新产品、开拓高端市场、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