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上海热浪滚滚,世博中心内外的“AI温度”更高。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已圆满落幕,40余场高峰论坛、400余家参展企业、150余项首发技术,再次刷新了“全球AI风向标”的刻度。上海昇视唯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视唯盛”)时刻关注着这场AI行业的盛会,密切追踪前沿技术的展示与行业动态的探讨:梳理出大会释放出的部分信号,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产品路线图与客户方案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三大技术风向,我们这样看
1. “边缘大模型”从概念到量产
WAIC 2025上,超过10家芯片及云厂商发布了面向边缘场景的轻量化大模型工具链。昇视唯盛判断,2025下半年将是“边缘大模型”商业化元年。公司已于6月完成最新版“智能定制焊接系统IBWS V1.2版本”“V4智能焊接系统”发布,已实现在桥梁、船舶、钢结构等多种场景焊接,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其功能。
2. “多模态+机器人”进入场景深耕期
大会现场,人形机器人与多模态大模型结合的Demo吸睛无数。昇视唯盛认为,机器人落地必须“先场景、后形态”。目前,我司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已联合多家客户启动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将昇视多模态大模型系统与产线机器人控制指令对齐,实现“机器人本体 + AI视觉算法系统 + 工艺系统”的高效协作,焊接精度达到 ±1mm,已在实际项目中通过验收。
• 眼:AI 视觉——3D逆向建模,实时识别焊缝位置和形貌。
• 大脑:AI 工艺系统——根据“眼”的数据生成最优轨迹与焊接参数,自动匹配对应焊接工艺。
• 手:机器人本体——精准执行焊接动作,完成高质量焊缝。
3. “可信AI”成为政企采购硬门槛
“可信AI”贯穿WAIC 2025整场会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可信 AI 就是让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里“合法合规、安全可靠、可被理解、能被追责”,从而让用户、监管者和整个社会敢用、能用、愿意持续使用。昇视唯盛团队已对照条款完成产品自查,为产品推进国家电力、大基建等场景应用扫清政策障碍。
• 数据驱动的自适应工艺决策
哈工现代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通过 AI 算法与自有的智能工艺系统融合,在焊前根据当前的焊接位置、板厚和对应的焊脚高度来匹配正确的工艺,做出最合适的工艺决策,焊接质量准确率超 90%,并已完成 2 万余吨工件的实际焊接验证。让客户“敢用”。
• 机器视觉精准识别与跟踪
基于 3D 视觉的焊缝识别算法,可自动引导焊枪完成复杂曲线焊缝的高精度跟踪,无需模型导入,无需示教编程,采用3D逆向建模,自动匹配焊接工艺,自动规划焊接路径,实现钢结构产品的智能焊接。设备操作简单,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门槛,普通操作工便可操纵机器人实现各种类型工件的焊接。让客户“能用”。
• 实时动态路径规划纠偏和高效焊接
SLAM+闭环控制实现“免示教”轨迹生成,焊接过程中自动纠偏热变形,返工率下降 40%。实现1人同时看守4台设备,双班倒日产能平均可达700~800米,焊接效率高,相当于4名熟练焊工三班倒的产出。机器人焊接质量稳定一致,有效提升焊接质量。这让客户“愿意持续使用”。
WAIC 2025落幕,但AI产业的“竞速赛”才刚刚进入弯道。昇视唯盛相信:越是喧嚣时,越要守住技术初心、客户价值与长期主义。洞察风向、快速迭代、携手客户,才是我们对这场世界级盛会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