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数据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是商业机密、客户信息还是研发成果,一旦被非法复制或泄露,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如何有效地监控和防止员工未经授权拷贝公司内部资料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篇文章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增强企业的数据安全性。
一、公司是如何知道你拷走了内部资料的?
1.日志记录与审计追踪
现代的企业级网络系统通常都会记录详细的用户活动日志,
包括文件访问、修改、删除以及拷贝等操作。
通过这些日志,管理员可以追踪到谁在何时何地进行了哪些具体的操作。
2.端点检测与响应(EDR)
EDR工具能够实时监控终端设备上的所有活动,包括外部存储设备的连接情况。如果有人尝试使用U盘或其他移动介质拷贝资料,这类行为会被立即捕获并记录下来。
3.数据丢失防护(DLP)技术
DLP解决方案专注于识别和保护敏感信息。
它们可以扫描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等渠道中包含的特定类型的数据,一旦发现违规传输即刻发出警报。
4.数字水印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在其文档中嵌入不易察觉的数字水印。即使资料被复制出去,也可以通过分析水印来追踪原始来源及传播路径。
5.权限管理
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或拷贝关键数据。任何越权行为都会触发系统的预警机制。
二、如何防止员工拷贝资料?
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公司信息的重要性。让每位员工了解并遵守公司的信息安全政策。
1.部署专业的防泄密软件,
它实现对数据流动的全面监控与管理。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企业自动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数据加密
透明加密:这个很神奇,你在公司里正常办公的时候,文件会自动加密,你根本感觉不到。
文件打开、关闭时就会被加密,不影响你的正常工作。
加密后的文件在公司里能正常用,但要是被非法带到外面,打开就是乱码。
文件操作全记录,一举一动尽在掌握
员工外发文件、拷贝文件到 U 盘,这些操作都会被软件详细记录下来。哪天发现数据泄露,通过操作记录一查,就能快速锁定问题源头。
比如某个员工违规外发了公司设计方案,通过记录能清楚看到外发时间、接收对象等信息,让泄密行为无处遁形。
禁止程序 “偷传” 文件
软件可以禁止指定程序发送文件,从源头杜绝这种 “内鬼” 行为。
就算员工的电脑中了病毒,也不用担心核心数据被偷偷传出去,为数据安全加上一道坚固的防线。
灵活设置文件操作权限
企业可以划分 “安全区域”,限制不同部门之间查看对方文件,还能设置文件新建、删除、拷贝的权限。
比如研发部门的技术文档,市场部人员根本无法打开查看;财务文件只有财务人员有权限修改,防止数据被误改或恶意篡改,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严格管控 U 盘和打印机
U 盘随便插、打印机随意打印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软件能对 U 盘和打印机进行严格管控。
可以禁止未授权的 U 盘使用,或者限制 U 盘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对于打印机,也能设置哪些人可以打印、打印哪些文件,避免敏感信息被随意打印流传,堵住数据泄露的漏洞。
文档水印,防止信息扩散
不管是打印文件、发送文档,还是截屏、复制移动文件,软件都能自动添加水印。
水印上可以包含员工姓名、部门、时间等信息,一旦文件泄露,通过水印就能快速追溯来源,对别有用心的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泄露文件。
2.建立完善的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资料拷贝申请制度,
要求员工在需要拷贝资料时必须事先提交申请,并经过上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3.实施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引入多因素认证(MFA)等高级身份验证方法,
增加登录系统的难度,降低因账户被盗而导致的信息泄露风险。
4.定期审查与更新安全策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原有的安全策略可能会变得不再适用。因此,企业应当定期对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您的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