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杨崇和:创业三件事(澜起科技杨崇和 陈怡)

澜起科技杨崇和:创业三件事(澜起科技杨崇和 陈怡)

2019年,当GPU(图形处理器)被奉为AI算力的核心时,英伟达、AMD等全球科技巨头正在这一赛道上展开激烈竞争。而一些公司却敏锐地察觉到,除了算力 (XPU)和存力 (Memory/Storage)两大支柱之外,连接两者的运力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成为支撑整个AI平台的第三个支柱。澜起科技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创始人杨崇和博士的带领下,公司并没有盲目跟随主流,而是聚焦于被巨头忽略的“数据高速公路”——运力芯片。

本文成稿于2025年6月19日

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由内存缓冲技术起家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2019年,在GPU成为行业焦点的背景下,杨崇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GPU负责计算,存储芯片用来保管数据,但谁来调度传送这些海量数据?”他以“数据快递小哥”比喻互连芯片的价值——正如物流网络决定电商效率,因此高效的数据互连才是释放算力的关键。

基于这一认知,杨崇和逐步为澜起科技确立了内存互连、PCIe/CXL互连、以太网及光互连三大技术方向布局,构建了从内存互连到高速外设互连的全栈解决方案,逐步确立了公司在运力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凭借对关键技术和行业生态的前瞻性布局,澜起科技在CXL标准草案阶段率先推出MXC芯片,并入选 CXL高速互连联盟首批供应商清单。这些战略布局推动澜起科技从传统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逐步转型为AI算力领域的核心 “调度者”。

随着大模型产业爆发驱动算力需求激增,澜起科技的PCIe Retimer与CXL内存池化技术,也帮助公司顺利成为AI运力需求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公司战略的成功。2024年,澜起科技互连类芯片收入达33.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升至92%。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1%,互连类芯片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3%。

杨崇和对运力芯片的洞见源于他对技术演进规律的认同和把握——GPU从图形处理器蜕变为AI算力引擎之后,智算在本质上,已从以算力为中心的结构,快速向算力、存力、运力三位一体的架构转移,因此运力芯片势必从配角跃升为智算系统的支柱之一。

在技术洞察与行业演进的交汇点上,杨崇和仍保持着清醒认知。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兴起虽改变了芯片行业的节奏,催生了新周期,但未改变其周期本质,行业仍具不确定性。芯片设计公司必须抓住智算时代的新机会,积极应对变化,才能实现稳定发展。

多年来,杨崇和始终秉持着独特且深刻的商业理念。在谈及企业发展时,他曾多次强调: “我一直认为,企业不要急于做大,而是要先做强,再做大。一定要选定一个领域, 埋头苦干,做到该领域的前两名。因为第一名往往能 ‘大碗吃肉’,第二名还能 ‘吃到排骨’,第三名则只能 ‘喝点汤了’。 而要做到行业前茅,就必须具备相当的韧性,认认真真地打磨产品、揣摩市场需求。”

杨崇和之所以能带领公司数次在关键节点做出正确抉择,也源于对以下三件事的把握:

第一,选对市场,确信市场广阔且充满未开发潜力;

第二,技术过硬,确信团队具备打造一流产品的能力;

第三,融资能力,保证充足的研发经费和市场推广资金,以支撑“马拉松” 式的长周期研发投入。

以下是福布斯中国与杨崇和对话内容节选:

福布斯中国:当前大模型训练中的算力损耗来自数据搬运瓶颈,而澜起科技早在AI爆发前就围绕AI运力展开技术攻坚。这种超前布局是基于怎样的洞察?

杨崇和:

所谓AI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它是近二十年来多种技术演进所产生的结果。典型的例子就是GPU,它是为计算机的图形显示而生的,但今天却成为AI算力的主芯片,运力芯片亦是如此。 起初,大家将其称为连接或缓冲芯片。但在今天的智算系统中,它的作用更像是一名 “数据搬运工”,我们戏称为 “数据快递小哥”,这种搬运功能被称作 “运力”。

关于提前布局,其实就是公司对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选对方向,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当初做决定的时候,不仅要对市场前景有坚定的信心,还要对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有足够的把握。在智算时代,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运力芯片是提升系统整体效率的刚需。由于智算系统的复杂架构,系统需要多种功能的运力芯片一起协同工作,例如芯片间的互连、服务器机箱之间互连、服务器集群间互连以及数据中心间的互连等等。

因此,运力芯片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蓝海市场。于是,运力与算力和存力一起鼎足而立,成为智算底座的三个支柱。

澜起科技从内存缓冲起家,凭借技术积累与持续迭代,在产业高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持续深耕互连芯片领域,经过二十年磨一剑,成长为内存接口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是全球可提供从DDR2到DDR5内存全缓冲/半缓冲完整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此外,澜起科技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前布局并牵头制定多种内存互连标准,推出MRCD/MDB芯片组及CKD等新产品;在PCIe互连领域,自主研发SerDes技术,实现PCIeRetimer芯片产业化;在CXL互连领域,全球首发MXC芯片,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福布斯中国:您认为公司哪一块业务会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长点?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杨崇和:

当前,AI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推动算力、存力需求激增,而运力,即计算与存储之间及其内部的数据传输效率,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一个高性能的智算系统,需同时具备强算力支撑数据处理、大容量存储保障数据供给,以及高性能运力来实现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三者协同才能全面提升系统整体效率。

目前,澜起科技聚焦运力需求,布局了一系高速互连芯片解决方案,新产品不仅满足当前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的需求,也是公司的新增长引擎。公司未来五至十年的战略目标是逐步成长为国际领先的全互连芯片设计公司,重点聚焦于运力芯片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具有组合竞争力的高速互连芯片解决方案,助力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实现更高效与更稳定的数据互连。

福布斯中国:您如何看待集成电路行业的周期性,AI带来的新需求会改变行业原有的周期吗?

杨崇和:

芯片产业是一个“有起有落” 的行业,我们常说它有周期性。简单来说,需求的增长,不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都是连续的;而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芯片产能的扩产是阶梯性的。当市场需求超过业界已有产能时,就会导致产能不足,企业要建设新工厂来增加产能。但在新工厂建成之前,产能持续为零,因此仍然供小于需。而一旦新厂建好开工,产能会立即大幅跳跃式增长,形成供大于需,容易导致产能过剩。

从时间上看,这种产能和需求之间的增长差异就形成了产业的周期性。这种循环过去几十年一直在重演,差不多每几年就发生一次。如今,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像ChatGPT这种大模型出现后,确实让芯片行业的周期发生了变化,但不能说完全打破了行业发展的规律。AI让与智算相关的芯片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让我们发现一些与其相关性较大的芯片公司,在行业整体下行时仍能继续增长。

我认为,AI的快速发展不会让芯片行业从此一帆风顺,但它确实改变了行业的节奏。我们观察行业周期,需要更关注具体领域、技术方向以及市场场景。现在,整个行业的周期表现变得不再整齐划一,而呈现各自分化的态势。AI相关芯片正在形成一个自己的新周期:波动较小、增长相对更稳。对于芯片设计公司来说,关键是抓住智算时代带来的新机会,把握好新周期,才能使公司在应对周期中变得更稳、更好、更主动。

福布斯中国:DDR2迭代到DDR3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路线的变化,澜起科技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储备突然就不复存在了,您当时为何仍坚持深耕该领域?

杨崇和:

在DDR2到DDR3的迭代过程中,由于技术路线的重大变动,澜起科技原有的技术优势和储备几乎被清零,这无疑是我们创业路上的一大挑战,所以澜起科技的成功绝非一帆风顺。

在DDR2世代,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德州仪器、英特尔、英飞凌、NEC等国际巨头均积极参与其中。而我们当时只是这十余家厂商中的一家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三代技术的迭代,到DDR4时代,许多竞争对手逐渐被淘汰,而澜起科技坚持深耕这一领域,精益求精,最终成为全球仅存的三家内存接口芯片公司之一,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回过头来看,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首先,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方向:当初进入内存接口芯片这个赛道时,就认准了它的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都非常高、未来成长空间大,而且对整个计算产业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我始终认为,技术积累不会白费。哪怕一条技术路线被颠覆了,之前的研发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团队之间磨合出的能力,仍然都是宝贵的财富。真正做技术的人都知道,成功从来不是一步登顶,而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

再者,是树立团队的信心。在最艰难的时候,难免有团队成员因长时间看不到成果而感到前途渺茫。此时,树立必胜信心和戒除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是非常必要的,让团队意识到坚持的力量,在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看不到成果” 的日夜后,曙光终将来临。这种集体的坚持,比任何外部激励都更有力量。

福布斯中国:与您刚回国时相比,您认为如今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杨崇和:

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是1994年回国的,那时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刚刚起步,几乎可以说是 “赤手空拳” 的状态。对比今天,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认知的变化:从“能做” 到 “做强”。上世纪90年代,国内对芯片行业的认知非常有限。普通人对芯片并没有概念,甚至连IC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这个词都没听说过。虽然中国实施了国家重点项目 “909工程”,但那时国家建设的重心主要放在传统产业上。而现在,社会认知发生了根本变化。芯片是 “工业心脏”,是信息时代的 “粮食”,是高科技竞争的底座,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识。从上到下,从政策到市场,形成了这个共识。简单来说,就是从“有没有”迈向了 “好不好、强不强” 的新阶段。

基础设施的变化:从零起步到产业链成型。当年我刚回国时,做芯片设计最缺乏的是人才。同时,诸如EDA工具、IP核、流片等基础设施都非常不完备。风险投资也没出现,即便后来有了风投,投资人大多不懂IC,也不知道如何估值。而今天,我们整条产业链从 “几乎空白” 变成了 “部分补全”,已经有了扎根的土壤;人才储备和教育体系也逐渐跟上;更重要的是,企业开始了自主创新,开始做 “难而正确” 的事。

产业环境的巨大改善:上世纪九十年代,芯片产业在国内刚起步时,大家更多是凭着一股热情和使命感在坚持。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产业链各环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企业融资环境也大大改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芯片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为行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力量。2025年,教育部正式将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增设为一级学科,足以可见对产业的重视程度。总之,随着产业环境的持续成熟,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正在变得更加坚实。

福布斯中国:您在美术与美术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如何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

杨崇和:

艺术与科学其实是相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往往同时精通几何学、解剖学和植物学等,这些学问也同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中国的艺术家也许没有刻意地去那样做,但在很多作品中也融入了科学知识。所以,用科学手段去分析中国绘画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的。

反之,科技研发也能得益于艺术。芯片设计需要创新,灵感和创造性不可或缺。对一位懂得欣赏绘画的设计师来说,当看到艺术家的“神来之笔”,就可能启发他打开新思路。这也许就是芯片设计和艺术的 “灵魂相通” 之处。

另外,古今中外的绘画大约都具备这样两种风格,一种是不急不燥,对激情有所控制、对想象力有所约束的作品;另一种则相反,它激情四射、充满骚动和想象力。前者往往更能博得人们对其长久的欣赏,而后者给我们的体验更像是观看一幅广告,它在瞬间抓住你的眼球,但时间一长它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绘画作品的这两种风格也许对我在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上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要想开发出技术和商业门槛高的产品,就必须放弃急于求成的模式。我常和工程师们说,要像明代木匠那样做芯片,只有能耐得住寂寞和辛苦,这样打造出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并拥有相对较长的行业地位。

澜起科技正是凭借这种内敛而坚韧的工匠精神深耕技术,打磨内存接口芯片,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这种精神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灵感,也体现在“专注、创新、跨越”的企业文化中,推动公司在高速互连技术领域追求极致,创新解决应用问题,从而实现跨越。同时,这种理念也助力澜起科技打造国际竞争力产品,拓展高速互连市场,在PCIe、CXL等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澜起科技杨崇和:创业三件事(澜起科技杨崇和 陈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穷困潦倒”的窦唯可能没想到,被王菲养大的女儿,28岁还在挨骂

窦唯从未教导过女儿如何在娱乐圈“混”,但他的生活选择却教会了窦靖童: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左右。窦唯在当年退出黑豹、与王菲离婚时曾遭遇无数非议,但如今他依然每天骑车去海边;而窦靖童,也因为粉发、辍学、演技被批评,但…

“穷困潦倒”的窦唯可能没想到,被王菲养大的女儿,28岁还在挨骂

71岁成龙,突传喜讯(成龙17岁到65岁视频)

成龙写道:“我从一个片场不起眼的小武行,一路走来到今天,从最初只是为了一餐饭,到今天全世界那么多人看过我的作品,我一直告诉自己的信念很简单,就是拍好每一个镜头,那些留在时光里的画面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是成家…

71岁成龙,突传喜讯(成龙17岁到65岁视频)

鸿蒙5加持,华为nova 14系列成为年轻一族出行标配(华为鸿蒙5g手机)

当同事还在为订机票在五个APP间来回切换时,我已经对着nova14系列说出需求,三秒后最优方案就能出现——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每天发生在nova 14系列用户身边的真实场景。上周在敦煌拍摄星空,相机电池耗尽…

鸿蒙5加持,华为nova 14系列成为年轻一族出行标配(华为鸿蒙5g手机)

杂粮定量包装机多少钱 五谷杂粮包装机怎么用绿豆包装机哪家好(粮食定量包装机)

郑州东霖小米真空包装机,以“双泵动力 伺服电机”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杆。设备采用干湿两用真空泵,可针对小米含水量动态调节抽气强度,搭配三重温控封口系统,确保每一袋小米封口严密无漏气,防虫防蛀效果提升90%。其光…

杂粮定量包装机多少钱 五谷杂粮包装机怎么用绿豆包装机哪家好(粮食定量包装机)

移动箱式破碎机在建材领域的应用有哪些?(移动箱式破碎机产品简介)

1.混凝土块与砖瓦破碎:移动箱式破碎机可有效破碎拆除建筑物产生的混凝土块、砖瓦等废弃物,产出再生骨料。 移动箱式破碎机在建材领域的应用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通过破碎、筛分将废弃物转化为符合标准的再生骨料,应用…

移动箱式破碎机在建材领域的应用有哪些?(移动箱式破碎机产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