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hatGPT、Claude、通义千问等 AI大模型走进工作日常,越来越多 内容创作者和开发者开始依赖这些工具来提效。然而,很多人在真正大规模调用模型后,才惊觉费用居高不下:“怎么写几篇稿子, 模型调用就花了几百块?”
这并非个例。事实上,大模型计费规则本身复杂多变,输入/输出字数、不同模型的价格策略、token编码方式,甚至API调用模式等因素,都会影响你最终的成本。而大多数用户恰恰忽略了这些关键变量。
为了帮你精准掌握AI调用成本, AIbase模型广场推出了一个【AI大模型 费用计算器】,支持主流模型价格测算,多维度对比,真正做到“调用前心中有数”。
为什么大模型调用“看起来不贵、用起来吓人”?
误区一:只关注token单价,不看输入输出比例
模型调用按token计费, 既包含你输入的问题(Prompt),也包含模型生成的回复(Completion)。如果你只输入100字,却要求模型输出一篇3000字长文,实际消耗的token数是很容易翻倍甚至数倍的。
误区二:忽视token和字符之间的差异
许多中文字符会被编码为多个token, 1个汉字 ≠1个token。例如“你好,世界”可能被编码成5-6个token。最终你以为是1000字的内容,可能被计算为1500个token甚至更多。
AI大模型费用到底怎么算?来看个实战例子
我们以写作场景为例,用GPT-4生成一篇 约1万字的长文内容,来粗略估算下成本:
模型
输入Token
输出Token
计费方式
预计费用(美元)
👉 从上表可以看到, 模型之间的价格差异高达2倍以上。如果你日调用10次,一个月成本差距可能就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工具推荐:用费用计算器一键预估成本
为了解决“人工估算复杂、对比成本困难”的问题,AIbase 模型广场推出的 AI大模型费用计算器 提供如下功能:
✨ 功能亮点
支持多模型对比:涵盖 GPT-4、Claude、Gemini、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等主流模型
输入输出双向计算:可自定义输入/输出字数,自动转换为token数量并估算费用
多调用方式选择:支持Web端、API调用、第三方工具等多种成本模式
场景模板一键选用:常见使用场景如问答、写作、代码生成,直接套用预设模板
使用流程示例
打开网站:https://model.aibase.com/zh/calculator
选择目标模型(例如 GPT-4或 Claude3)
输入预计的 提问字数与 生成内容字数
选择使用方式(API/Web等)
点击“计算费用”,立即得出单次调用成本,支持表格对比多个模型
谁适合使用这个工具?
这个工具并不是只适合专业程序员,对于 以下人群特别实用:
内容创作者:批量写稿/生成内容前,先评估每次调用成本
开发者/产品经理:开发AI应用或AI插件时,评估每日/每月开销
AI创业团队:做预算预估、产品定价策略时作为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