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视线仍聚焦于特斯拉电动车的销量之时,埃隆·马斯克已悄然将战略重心转向了机器人领域。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他语出惊人地表示,即将面世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采用消费者前所未见的V3设计。虽然此前发布的V2版本已进入生产阶段,但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将是采用全新架构的V3,马斯克充满信心地认为,V3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具备了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所有自由度,其设计更是精妙绝伦,令人期待。
马斯克甚至大胆预言,Optimus很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的产品,其战略地位将超越汽车业务。这一判断清晰地揭示了特斯拉的转型野心,即从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蜕变为一家集AI与机器人技术于一身的科技巨头。而支撑这一转型的,正是特斯拉坚定不移的芯片自研战略。从2019年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到如今与三星合作,由三星代工生产的AI6芯片,特斯拉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垂直整合的技术闭环。
然而,就在人们对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壮志充满期待之际,马斯克却在星际移民的征程上罕见地放缓了脚步。7月30日深夜,他在Xtakeover直播中坦诚地表示,自己或许无法在有生之年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但星际旅行终将成为现实。这番略带遗憾的自白,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多年来追随者们对火星殖民的狂热期待。
曾经高调宣扬的火星移民时间表,与如今的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马斯克曾描绘过初期火星生活的艰难图景:人类最初只能居住在类似地下室的封闭空间内,直到火星完成地球化改造后,才有可能在户外自由生存。对于为何如此执着于火星探索,马斯克给出了双重理由:从防御性层面来看,他担忧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如恐龙灭绝般的陨石撞击可能会摧毁地球文明,而多行星化是保存人类意识之火的唯一退路;从精神激励层面来说,他将火星计划类比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尽管最终登上月球的人寥寥无几,但全人类都为之振奋,生活不能仅仅用来解决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每一个清晨都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马斯克旗下企业的资源整合也日趋紧密。就在特斯拉与三星达成芯片合作之际,SpaceX也传出了计划向xAI注资20亿美元的消息。这种协同效应在数据层面尤为明显:xAI去年完成了对X平台的330亿美元收购,这使得xAI能够获得实时的用户数据流,从而大幅提升其Grok模型的训练效率。如今,马斯克更试图将特斯拉也纳入这个生态圈。他在X平台上写道:“如果由我做主,特斯拉早就投资xAI了。”分析师指出,如果特斯拉入股xAI,不仅可以强化Grok与ChatGPT的竞争力,还能反哺特斯拉的AI能力与估值。
这种盘根错节的关联,构成了一座马斯克应对地球危机的商业方舟。尽管他将99%的精力聚焦于现实业务,但那1%的星际火种仍然在他的商业帝国中悄然传递。在坦承火星梦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实现的同时,他正悄然启动地球版图上的新引擎:三星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新建超级工厂,将专门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这笔价值165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对三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要知道,此前三星在先进制程领域良品率一直不尽如人意,而这165亿美元相当于其年营收的7.6%,很可能创下该公司史上最大的代工订单。马斯克强调了这笔合作的战略意义:“三星得州工厂离我的住所很近,我将亲自参与效率优化。”AI6芯片将成为特斯拉的核心技术支柱,驱动全自动驾驶系统、Optimus人形机器人,以及数据中心的高性能AI训练。
在人事方面,马斯克同样展现出其大胆革新的一面。7月30日凌晨,他在X平台投下了一枚人事炸弹:xAI即刻取消研究员职称,全员统称工程师。他毫不留情地炮轰学术界遗留的职称体系:“研究员和工程师的划分,实则是对两层级工程体系的掩饰。”他甚至直言,SpaceX开展的火箭技术研究比全球大学实验室的总和更具意义且更前沿,但公司从不使用自命不凡的研究员头衔。这一激进的改革直指硅谷技术职级的固有传统,马斯克试图打破学术头衔的虚幻光环,将工程实践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同时,他还明确表示,特斯拉与xAI不会合并,但计划在特斯拉11月股东大会上表决投资事宜。
因此,尽管SpaceX的星际飞船仍在试验场静卧,但特斯拉餐厅的80个超充桩已在好莱坞点亮了24小时的霓虹。钢铁侠的陆地版外星基地,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悄然生长。马斯克虽然暂时将目光从遥远的星辰拉回了地球,但他并未放弃对未来的探索和对科技的创新,只是换了一种更加务实和稳健的方式,为人类的未来默默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