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的西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盛景。与往年不同,田间不再是人肩挑背扛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嗡鸣作响的无人机。这些“空中搬运工”以每趟2分钟、日运量超10吨的高效,将新鲜采摘的西瓜从田间直接送出,“低空经济”正赋能山地农业升级。
在花溪区马铃乡马铃村的山间瓜田,圆润饱满的西瓜缀满藤蔓。一架无人机精准定位后缓缓降下,两名农户默契配合,将西瓜装入吊篮。无人机随即吊起西瓜,轻盈越过田垄沟壑,2分钟后就稳稳送达1公里外的路边。村民刘忠告诉记者:“今年的西瓜品质很好,我一共种了300多亩。现在马铃西瓜大上市,今年我们请了无人机公司来运输。以前运输比较困难,一早上一个人只能运两三百斤,现在太方便了,用无人机一早上就帮我把三吨西瓜送出去。”
据悉,马铃乡的西瓜种植凭借无污染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土壤资源,培育出含糖量高、皮薄肉厚的优质品种,成为贵阳市场知名品牌。但山地起伏大,传统人力或三轮车运输效率低、损耗高,制约着产业发展。今年,在花溪区农业农村局、马铃乡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引入企业开展无人机运输。配备定制吊运装置的无人机单趟最多载170斤西瓜,4人配1台无人机就能完成以往20人的工作量,成本降超60%,每斤运输成本从0.4元降至0.1元,裂果率也从15%降至3%以下。
贵州鑫黔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正鑫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采购了8台大疆无人机,逐步在周边区县开展业务,在镇宁吊运蜂糖李,在罗甸吊运火龙果,在马铃乡开展西瓜吊运服务,我们与马铃乡两个村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公里以内的地形,收费标准大概是100元/吨,一台机器一天大概能运10吨。”
“低空经济”与山地农业深度融合,既破解运输难题,又重构生产链。借助仿地飞行技术,无人机适配复杂地形,可实现种子播撒、农药喷洒、果实吊运、农资转运全链条覆盖,达成“降本、提质、增效”。这背后是人才与产业的协同共进,今年,贵阳贵安举办3期无人机培训班,培训500余人,出台系列政策资金支持。以大疆T70植保无人机为例,农民享每台1.44万元购置补贴,报废后可申请6450元更新补贴,项目补助自筹部分40%。全市新增400多台农用无人机,是去年的5倍多。
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站高级农艺师冯先军表示:“无人机对贵州农产品出山有很大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低空经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拓展无人机应用于全品类农作物运输;同时,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助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推广,加强农用无人机飞手培训,支持组建多种应用场景,推动山地农业规模化、智能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黄雷 罗晶 张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