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平台+产业”人工智能对接活动在杭州举行,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平台企业推出“AI产业加速器计划”。
据了解,该计划将通过“政府搭桥、平台赋能、行业聚力”的协同机制,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构建灵活高效的生产与供给能力,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方阵”,浙江的领先地位离不开平台企业的创新引领。以“六小龙”为代表的智能科创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同时,阿里通义Qwen3在全球大模型竞技场跻身前列;阿里魔搭汇聚超7万个开源模型,服务全球1600万用户,成为中国最大AI开源社区生态。
对接会上,自称“AI+外贸头号玩家”的刘世奇分享了自己卖丑拖鞋的经历。他独创“加法选品法”,通过AI深度分析流行趋势并融合龙头品牌设计逻辑,将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一周以内,从市场洞察到3D渲染全流程智能化,最终实现B2B业务92%的高毛利率。其团队全面应用AI工具,覆盖选品、谈判、运营等全业务环节,订单转化率提升逼近117.57%,人均效能突破500万元。
同样受益于AI技术的浙江一帆日用品有限公司,其沙滩巾产品通过AI赋能获得显著创意溢价,平均毛利率从8%跃升至38%。
“公司过去5人设计团队一年做800款,如今2名设计师加上AI训练师一年可做4000款。AI也真正实现了以销定产。”公司总经理舒凯说,人工成本也在下降,现在公司沙滩巾定制服务可以实现一件起做,每日早上10时前的订单,下午5时前可完成,并在当天发出,中小卖家可以当天接了订单之后向工厂订货,完全不用担心压库存的问题。
据悉,该公司已经和16个国家达成合作,并部署了本地仓,还搭建了整个品牌的出海策略,这个过程中,AI短视频的矩阵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怎样为中小企业铺设通往智能化未来的快车道?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关键在于“四轮驱动”AI全要素赋能产业:首先,通过培育“研发大脑”,让创新“更便捷”,比如进一步开放平台数据和算法资源降低门槛,提供模块化AI开发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接入门槛;其次,提供“智能工具箱”,让制造“更高效”,推进“小快单反”制造,优化生产计划;再次,推出“市场智能助手”,让营销“更精准”,建立用户画像、精确目标客户,实现个性化推荐;最后,打造“智控驾驶舱”,让管理“更智慧”,运用数据分析进行合理风控等手段,帮助中小型企业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浪潮下,最大限度地得到AI的辅助支持。
为真招实策赋能产业应用,确保AI技术“用得好、见效快”,省市场监管局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开展线上线下集成服务;选派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式服务;搭建多方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在AI技术、大数据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的集成优势,为中小企业铺设通往智能化未来的快车道。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市闻)
编辑 | 陈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