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品包装领域,硬片的热稳定性是保障药品质量与安全的核心指标。加热伸缩率作为评估硬片材料热稳定性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包装材料在高温灭菌、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若伸缩率超标,可能导致包装变形、密封失效,甚至引发药品污染风险。本文将结合2025版《中国药典》及山东泉科瑞达推出的HSRT-02硬片加热伸缩率测定仪,系统解析该仪器的检测方法与标准适配性。
一、检测方法的核心流程:标准化操作确保结果可靠性1. 试样准备与状态调节
- 裁剪要求:沿硬片纵向切取边长为120mm±1mm的正方形试样2片,确保表面平整、无裂纹或气泡。若为复合硬片(如PVC/PE/PVDC),需按YBB00202005-2015标准要求,裁剪为140mm×140mm的标准尺寸。
- 环境控制:将试样置于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平衡4小时以上,消除环境应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标记标线:在试样中心点位置划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AB、CD),标点间距为100mm±1mm,并在顶端标记刻痕以便精准测量。
2. 设备参数设置
- 温度控制:设定加热温度为100℃±1℃(根据标准要求可调整至120℃±2℃),确保温度波动范围≤±0.3℃。HSRT-02型仪器采用PID温度控制器,控温精度达±0.3℃,远超标准要求的±2℃。
- 加热时间:通常设定为10分钟,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热成型或热封条件。
- 夹持方式:使用专用网架固定试样,确保加热过程中试样自由变形不受外力干扰。
3. 加热与冷却处理
- 加热阶段:将试样平铺于玻璃或金属板上,浸入预热至设定温度的油浴槽中,启动自动计时功能。油浴加热介质可避免温度波动,提升测试结果的重复性。
- 冷却阶段:加热结束后取出试样,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冷却至少30分钟,使材料性能充分稳定。
4. 尺寸测量与结果计算
- 初始测量:使用高精度标尺(精度≥±0.2mm)测量加热前AB、CD线段的长度,取算术平均值(L₁)。
- 加热后测量:重复测量冷却后线段的长度,取算术平均值(L₂)。
- 伸缩率计算:根据公式 S = [(L₂ - L₁) / L₁] × 100% 分别计算纵向和横向的加热伸缩率。
1. 2025版《中国药典》4027标准
- 适用范围:涵盖PVC、PVDC、PE等药用硬片及复合材料。
- 核心指标:加热伸缩率需控制在±6%以内,确保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
- 设备要求: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精度≤±2℃,测量工具精度≥±0.2mm。
2. YBB00292004-2015《加热伸缩率测定法》
- 试样尺寸:140mm×140mm正方形试样,适用于PVC/PE/PVDC复合硬片。
- 测试温度:通常为120℃±2℃,模拟热封或灭菌条件。
- 结果判定:若伸缩率超出±6%范围,则判定材料不合格。
3. GB/T 13519《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 扩展应用:该标准虽针对聚乙烯薄膜,但其测试方法(如温度控制、标线测量)与硬片检测具有通用性。
- 设备兼容性:HSRT-02型仪器可同时满足硬片与薄膜的测试需求,支持试样尺寸≤140mm×140mm。
4. YBB00202005-2015《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复合硬片》
- 测试原理:将试样置于120℃±2℃的油浴中加热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测量尺寸变化。
- 合格标准:加热伸缩率需控制在±6%以内,避免包装材料在热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
- 国际品牌PID温度控制器、保证试验条件准确
- 5寸高清彩色触控液晶屏,方便试验操控
- 菜单式界面,各项试验功能独立菜单式操作,参数设置与试验操作方便
- 人机交互友好,防烫伤人性化安全设计
- 开机密码登陆,防止非相关人员随意开机,四级权限管理
- 过载保护、掉电记忆等智能配置,保证用户与仪器安全
山东泉科瑞达将持续投入研发,推动检测设备向智能化、高精度化演进,为药包材行业提供更全面的质量控制解决方案。通过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与技术创新,泉科瑞达正助力中国医药包装行业迈向更高品质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