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联通6G分布式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
报告共计:52页
中国联通发布6G分布式网络白皮书 揭秘未来通信技术新方向
随着3GPP首个6G研究项目正式启动,6G技术研发进入实质阶段。近日,中国联通研究院发布《6G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以“去中心化、弹性自治、融合开放”为核心的6G网络架构构想,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这份白皮书不仅展现了6G技术的突破方向,更揭示了其如何赋能工业制造、全息通信、智能交通等千行百业的全新可能。
从“烟囱式”到“动态服务化”:6G网络的必然演进
当前,5G已实现从“人与人”到“万物互联”的跨越,但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拓展,现有网络架构逐渐显露出局限性。白皮书指出,6G将在5G三大应用场景基础上,新增AI与通信融合、一体化感知与通信、泛在连接三大场景,服务对象从普通用户扩展到行业客户、物联网终端甚至AI服务商,接入类型也将延伸至空域、海域等新领域。
这种拓展带来了极致的性能需求:比如全息通信要求时延低于1毫秒、可靠性达99.99%,感官互联的吞吐量需达到1-10Tbit/s,而海量连接场景下每平方公里连接数密度将突破10⁸。面对如此差异化的需求,传统“静态烟囱式”网络架构难以适配,6G必须转向“动态服务化”架构,通过分布式部署实现资源灵活调度。
从网络发展历程来看,3G、4G时代核心网以省为单位分散建设,新业务上线需各省单独改造,效率低下;5G虽通过NFV实现软硬解耦,但控制面集中部署仍存在故障影响范围大、跨省协同难等问题。6G分布式网络通过“全局优化+局部自治”的分层设计,既能实现异地容灾提升稳定性,又能让子网灵活响应本地需求,彻底解决传统架构的痛点。
中心与子网协同:6G分布式架构的核心设计
白皮书提出的6G分布式网络架构,由中心网络和分布式子网构成,通过分层分级管理实现灵活协同。中心网络作为基础“打底网络”,承担广域覆盖、用户管理和跨子网协同任务,具备统一的用户签约管理、服务发现等能力,可沿用现有大区制或分省制部署模式。
分布式子网则是架构的“灵活单元”,能根据特定需求动态生成——既可以是企业长期租用的工业专网,也能是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场景下临时部署的局部网络。这些子网可按需配置功能,比如仅保留连接、计算、数据面中的部分功能,在脱离中心网络时仍能独立运行,保障工业控制、远程手术等关键业务的连续性。
网关是连接中心网络与子网的关键节点。内部网关负责中心网络与所辖子网的交互,类似“管家”角色,处理注册管理、服务发现和信令转发;漫游网关则承担不同中心网络间的协同任务,支持跨区域企业群组通信等复杂场景。两种网关通过分级直连或区块链分布式互联方式,既保障信息高效传输,又隐藏内部拓扑以确保安全。
通、算、智协同:6G网络的能力跃迁
6G的突破不仅在于通信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实现通信、计算、智能的深度协同。白皮书详细阐述了这一协同机制如何在实际场景中落地。
在通信协同方面,以智能制造工厂为例,当AGV从冲压车间(子网A)移动到装配车间(子网B)时,两个子网通过网关实时同步设备状态和会话信息,实现通信链路无缝切换,确保控制指令不中断。这种协同既保持了子网的自治边界,又保障了业务连续性。
算力协同则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不同子网的算力能力存在差异,有的搭载高性能GPU,有的仅能处理基础任务。当某一子网面临数据量激增(如工业质检图像分析任务),可通过网关发布算力需求,自动匹配空闲节点分担任务。比如冲压车间算力不足时,可调用装配车间的边缘服务器完成复杂AI算法运算,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智能协同让边缘节点也能拥有高级AI能力。例如,质检车间的轻量化边缘节点虽无法独立完成模型训练,却能通过数据面协同通道,将训练数据传至空闲的装配车间节点,由其完成模型更新后回传,让边缘设备始终保持最优识别精度。这种“就近协同”模式既减少了带宽消耗,又降低了敏感数据外泄风险。
五大关键技术:撑起6G分布式网络骨架
为实现上述架构与能力,白皮书提出五大关键技术,构成6G分布式网络的核心支撑。
意图驱动技术让网络“听懂”用户需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用户抽象需求(如“保障跨省视频会议流畅”)自动转化为具体网络策略(如“时延≤50ms、带宽≥5Mbps”),并动态调整资源配置。配合实时监控与优化机制,可实现从用户意图到网络执行的全闭环管理。
域内自治赋予子网“独立思考”能力。子网内置轻量化网络功能模块,能自主完成用户接入、业务处理和资源调度,在与中心网络失联时仍稳定运行。通过AI Agent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可自动完成负载均衡、路径切换等决策,实现“零运维”目标。
即插即用技术简化网络部署。无论是基站、核心网组件还是整个子网,上电后都能自动完成身份认证、服务注册和资源编排。比如新增AI分析节点时,系统会自动将其纳入本地业务链路,无需人工干预,大幅提升网络扩展效率。
安全隔离为跨域交互筑牢防线。采用分布式标识符(DID)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信任体系,通过安全代理过滤未授权请求,隐藏网络拓扑信息,同时升级认证流程防止身份伪造,确保多网协同中的数据安全。
数字孪生则通过虚拟仿真优化网络。构建与物理网络精准映射的数字平台,实时采集流量、用户行为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子网创建、资源调度等操作,经迭代优化后再应用于实际网络,大幅提升部署可靠性。
赋能千行百业:6G分布式网络的未来图景
白皮书指出,6G分布式网络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通信范式的变革。它将打破地理限制,让网络进化为分布式智能体集群,为工业柔性制造提供毫秒级业务编排,为低空无人机集群提供个性化功能配置,为远程医疗构建高可靠通信通道。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与标准化推进,6G分布式网络将实现“按需定制”的服务模式:用户无需关心底层架构,只需提出业务需求,网络便能自动调配资源、生成专属子网。这种变革不仅会重塑通信行业,更将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表示,将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推动6G分布式网络技术的研发与标准化,共同绘制未来通信的全新蓝图。随着这些技术的落地,一个更智能、更灵活、更安全的通信时代正渐行渐近。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52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