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插管的“可视化革命”
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是一种集成高分辨率摄像模组、光源系统与视频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气道管理设备,主要用于麻醉诱导过程中对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的可视辅助。与传统直接喉镜不同,视频喉镜通过前端摄像头实时显示患者声门结构,可显著提升气道可视性,减少插管尝试次数与失败率,特别适用于颈部活动受限、困难气道、肥胖或高风险患者等复杂临床场景。
“微型手持”是该类产品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相较于早期笨重的视频喉镜系统,微型手持款以轻量化、无线化、一体化为设计目标,具备便携、即插即用、易于培训等优势,特别适配急诊、ICU、转运插管、基层医疗机构及院外急救等应用环境。它不仅提升操作效率,也强化了麻醉安全防线,是围术期可视化管理不断深入的重要体现。
随着全球医疗机构对精准麻醉和快速通气管理的重视不断提升,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正快速从“高端临床工具”向“基础配备设备”转变,呈现快速放量趋势。
高增长赛道,进入全球医疗机构采购主流
根据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显示,2024年全球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市场规模大约为857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1244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
驱动该设备加速渗透的核心因素包括:全球范围内困难气道识别标准更新与指南强化、麻醉科对视频插管依赖度上升、ICU床位扩容、转运插管频次增加,以及院前急救和野战医疗条件改善等。视频喉镜从最初的“选配型”设备,正逐步成为“标配型”基础插管工具,特别是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三级医院、教学医院和救援系统中加速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WHO在其《全球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建议》中将视频喉镜纳入核心插管设备清单,进一步强化其在全球医疗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国产品牌突围窗口打开,技术平台型优势初现
当前国际市场仍由Verathon(GlideScope)、Medtronic(McGRATH)、Ambu、IntuBrite、Truphatek、Coopdech、Pentax-AWS、 Karl Storz、BD等少数外资企业主导,特别是在一次性喉镜片、多规格刀片适配、高精图像算法方面具有长期积累。但中国企业正借助“微型手持”赛道的产品迭代窗口,加速突围。
根据2024年年报披露,迈瑞医疗在微型手持视频喉镜方面已完成产品矩阵布局,最新型号Q系列实现刀片可更换+全无线显示组合,已获得多省级三甲医院入围中标;理邦仪器则聚焦急救场景,开发一体式耐用型平台,在西南、华中等省份转运医疗和急诊体系快速放量。更有厂商通过与军队、消防应急系统合作,打通应急场景特殊采购通道。
同时,国产产品在图像算法优化、镜体耗材国产化、渠道下沉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改善,产品体验差距在快速缩小,进入一线医院的门槛明显降低。
医疗政策提速,基层与急救市场结构性放量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层面的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正在成为行业结构性放量的催化剂。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医院急诊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配置可视化气道插管设备”,为视频喉镜在基层医院的铺设提供制度支持。
券商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中国三级医院中麻醉视频喉镜普及率约为65%,而在二级医院、县域急救中心和野外应急医疗体系中的配置率不足20%。这为国产品牌提供了大规模“渠道下沉+性价比突围”的机会空间。
此外,2024年政府采购数据显示,全国有15个省份将视频喉镜纳入集采目录,支持标准型、一次性型、便携型多规格竞标,国产设备凭借价格与服务优势开始获得批量订单。
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正站在技术进化与市场渗透的交汇点上,既是围术期插管精度提升的关键,也是应急医疗体系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三年,该赛道有望成为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走向全球的重要突破口。
文章摘取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
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微型手持麻醉视频喉镜的总体规模包括:
行业分析:涉及原材料、市场应用、产品类型、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上下游分析、供应链分析、产业链及销售渠道分析等。
市场规模分析:包含生产能力、生产规模、销售情况、生产价值、价格区间、预算成本、预估利润等数据;同时提供深入的市场调研、销售数据、市场环境分析及市场发展预测,所有信息均经多重验证审核以确保准确性。
竞争分析:涵盖主要制造商简介、行业背景、新进入者动态、收购并购与扩张情况、市场份额及机遇与挑战等。
趋势分析:包括行业动态、增长动力、发展机遇、有利与不利因素、行业政策,以及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含过去 5 年市场格局与未来 6 年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