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得发慌的时候,总爱把DOS时代的老软件翻出来捣鼓捣鼓。
别看这些玩意早就成了古董,但在多数70后、80后心里,这些当年的神级软件,地位至今没人能替。
先说DOS时代的CCED。我刚开始摸电脑那阵,是1996年,正好赶上DOS的尾巴。
Windows95刚出来没多久,不少486电脑还守着老搭配:DOS加Windows 3.2。记得那时候学电脑,初级班就得啃DOS操作、FoxBase数据库和WPS中文处理。
要到中级班,才教Windows3.2、Excel5.0和Word6.0这些办公工具。
DOS时代的软件,界面大多是英文,操作起来也没Windows顺手,人机交互体验差远了。但那会,能玩转这些软件,在国人眼里可是件特酷的事。
SEA这工具,在DOS时代的看图软件里算是顶流。
支持的图片格式多到离谱,还能靠着VESA图形接口显出高质量图像,那会算相当能打了。
HD-CDPY也挺经典,DOS环境下的软盘复制工具,能把一张软盘的数据全读到缓存里,再不停往其他软盘上灌。
说起来,当年在机房练手的时候,大伙总拿着软盘,排队到老师那台开着HD-CDPY的电脑上拷数据。
现在想起来,全是回忆杀。
从DOS过来的人,大多知道UCDOS,但听过CCDOS 97的不多。
这款号称“中文DOS最后辉煌”的中文平台,出来得太晚了。那时候除了少数几款经典工具,多数商用和办公软件都开始往Windows挪窝了。
说真的,这处境确实有点生不逢时的味。
进入Windows一统天下的时代后,已经很久没见过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典软件了。
直到近几年,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突然火起来,才总算让不少国人心里那团火又烧起来了。
这事得从2018年说起。德国西门子花7亿美元收购了国外的低代码平台Mendix,当时整个IT圈都炸了,大家一下子对这种新平台期待值拉满。
但其实这时候,国产无代码平台早就有了,技术也挺成熟。
业内都清楚,低代码平台最早出现在2010年,那会是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开发需求,还有编程语言的发展。
就在同一年,国产首款无代码平台——云表平台上线了。
跟那些还在低代码和无代码之间纠结的平台不一样,云表从一开始就彻底跟代码说拜拜了。
只要摸透了它的三板斧:数据接口、填表公式、业务公式,谁都能用类似 Excel 的拖拖拽拽,配点中文公式,搭出自己能掌控的管理软件。
它里面嵌了MySQL数据库,所以能干的事特别多:单点登录、负载均衡、权限流程、消息推送、二次开发、统计查询、蓝牙打印,还能对接企业微信、用友、金蝶、PDA这些,扩展性没的说。
像恒逸石化、许继电气、华为、欧拉姆这些大企业,更喜欢用它搭可视化数字大屏,7 分钟就能搞定,实时监控数据特方便。
到现在,云表平台差不多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配。它创始人以前是金山WPS的工程副总监,带着当年WPS跟微软叫板的劲,一门心思要把国产软件做起来。
说句实在的,时间过得是真快。PCTools 5.0、东方快车、C-View这些DOS时代的老伙计,早就淡出视线了。
我们当然希望国产软件能支棱起来,也乐见它们推陈出新。
说不定再过些日子,国产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能成为Windows时代继DOS之后的又一批经典软件。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