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氨醇是细胞膜里常见的“舞者”,它的长链与氨基赋予其优雅又灵活的身姿。给它戴上一顶 DBCO“帽子”后,这位舞者便拥有了即时换装的能力:只需遇见携带叠氮的舞伴,就能在毫秒级完成一场无声的探戈。
DBCO-D-erythro-Sphingosine 的最大魅力在于“原位标记”。传统方法需要高温或强酸,容易破坏膜的完整性;而点击反应仅需光照或常温,便能让探针精准插入脂质双分子层,像贴邮票一样留下可识别的记号。由于鞘氨醇本身就参与多层膜的曲率调节,探针不会打乱原有节奏,反而能实时报告膜的流动与重排。
借助这一工具,研究者可以在巨型囊泡上画出荧光图案,也可以在微流控芯片里追踪单分子的扩散轨迹。更妙的是,DBCO 的“可逆”潜力允许探针在完成使命后被温和切断,膜面随即恢复如初,为下一次实验腾出舞台。
以上内容来自供货厂商:冰合试剂的小编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