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对隐私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 APP 普遍要求手机注册而非国际通用的邮箱,许多人因担心泄露真实手机号、暴露个人隐私,催生了虚拟小号业务,该业务早在 10 年前便已流行开来,至今仍有不少人在使用。
阿里小号则是早期虚拟号码服务的代表,2014 年 10 月上线以来,已运营近 11 年。它凭借无需实体 SIM 卡、隐私保护灵活、资费较低,且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特性,已累计服务数百万用户,被誉为 “隐私保护神器”。
然而,阿里通信近日突然发布公告:根据运营商要求,将停止以手机号为个人用户提供号码保护服务。阿里小号将于 2025 年 7 月 29 日起停止续费,并按顺序分批终止服务、下线回收对应号码,各省市号码下线日期不同,具体安排如下:
2025 年 8 月 31 日 24:00,陕西省号码结束服务并下线;
2025 年 9 月 30 日 24:00,广西省号码结束服务并下线;
2025 年 10 月 31 日 24:00,浙江省号码结束服务并下线;
2025 年 10 月 31 日 24:00,阿里小号 APP 彻底下架。
对于已下线号码的余额,阿里通信承诺将在下线次日起的 10 个工作日内,按订购价退还用户;长期套餐则按剩余时长折算。
据悉,阿里小号的停运与行业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近年来,运营商对呼叫转移功能管控日益严格,而阿里小号的通话功能恰好依赖于此,导致服务受限、用户体验大幅下降。同时,监管部门对虚拟号码的实名制要求愈发严格,阿里小号原本无需绑定身份证的机制已不符合当下监管标准。
通俗来说,虚拟小号曾因隐私保护等优势走红,但随着政策对虚拟号码实名制要求强化及反诈等管控措施升级,整个虚拟小号业务正面临大幅调整。
例如,腾讯微小号早在 2023 年 3 月就暂停了续费功能,同年 4 月 28 日全面停止服务。
不过,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虽仍保留部分小号业务,但普遍存在资源减少、部分地区陆续停服的情况。不过现有号码可继续使用,只是未来可能有更多相关业务受影响。
虚拟小号的停运无疑会波及一大批老用户。建议注册过相关重要关账号用户,如 银行、社交、电商等平台账号,请尽快解绑虚拟小号,避免因号码回收导致验证码失效或账号锁定。
阿里小号即将彻底退出舞台,这不仅标志着互联网轻量通信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