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看理想 i8 和乘龙卡车对撞测试,从物理学角度,觉得有些荒谬。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碰撞问题的基础。理想i8约2吨,乘龙卡8吨,质量差距巨大。按照正常物理逻辑,在理想条件下对撞,质量大的物体碰撞中动量变化应更小。但测试结果是理想i8近乎完好,而卡车却四轮腾空、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这与动量守恒的初步判断大相径庭。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碰撞过程伴随着动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在现实碰撞中,巨大的动能会使车辆发生形变。理想i8短前悬设计及三层环形吸能结构,理论上能将部分碰撞能量转化为车身形变能。但乘龙卡车也并非没有防护设计,其龙骨框架驾驶室、四层吸能结构等,本应在碰撞中发挥作用。然而测试里,卡车的这些设计似乎毫无效果。正常情况下,如此质量悬殊的两车对撞,能量传导应该是复杂且符合物理规律的,不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近乎违背常理的结果。
再说到碰撞角度与重心问题。高中物理强调,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与力的作用点密切相关。理想i8前防撞梁精准切入卡车底盘下方,形成类似撬棍的力学结构,结合卡车驾驶室高位设计导致重心上移,确实可能使卡车在特定角度碰撞下重心失稳。但这种精准的碰撞角度在实际道路中发生概率极低。正常的车辆碰撞,角度是随机且复杂的,而此次测试却设定了这样一个极端巧合的角度,不符合真实交通场景。
我们解物理题时,会先明确研究对象、系统边界以及各种条件。这次对撞测试,就像一道条件模糊且不合理的物理题。理想汽车未公开测试车辆的诸多关键信息,如卡车是否改装、卡扣是否固定等,就如同物理题中缺失关键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可靠的。在真实的物理研究和应用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变量都可能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而此次测试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或者刻意忽略了它们,这对于判断车辆真实的安全性能毫无意义。
学好高中物理,本应能让我们理性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原理。而这场对撞测试,从物理原理到测试条件设定,都充满了不合理,难以让人信服其结果的真实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