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受区里网信办和统战部邀请,来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参观学习,很受鼓舞。
此次走访,让我深受启发,结合参观感受与思考,我想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01
前瞻布局
方有今日成果
众所周知,当前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制高点在于人工智能。
值得欣慰的是,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几大运营商,早在人工智能爆发前夜——即ChatGPT诞生之前,就已前瞻性地洞察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多年前,它们便大规模布局云计算与云服务领域,重金投入建设算力中心、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芯片等相关资源,率先培育起成熟的算力服务能力。
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早在2014年前后就开始规划建设。那个时候,谁能想到人工智能会在未来10年改变一切?
这种战略眼光为当前AI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电力是工业革命的基石,算力正成为智能时代的核心引擎。
02
纯国产算力替代,
无惧“卡脖子”
我们一直关注全国产化人工智能训练体系的可行性(在英伟达H20芯片爆发安全隐患之后,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提上了日程),此次参观的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给出了肯定答案。
图注:本文作者丁道师和工作人员探讨国产化代替相关话题
该中心已建成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产液冷单集群万卡智算资源池,总体算力规模达5760P,成为业内领先的全国产化训推一体、采用国产自研架构的高性能公共智算中心。同时,其万卡智算资源池依托天翼云自主研发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可提供单集群万卡国产化全功能预训练服务,能充分满足各类算力应用场景及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外,我此前在文章中曾提及,纯国产化的算力平台,正在成为新趋势。科大讯飞与华为的合作成果,也就是年初推出的讯飞星火X1,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这款产品虽未达最顶尖水平,但已跻身行业一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实现爆发式突破,攻克各类“卡脖子” 技术后,纯国产算力平台及相关国产体系必将迎来更大发展。
03
立足京津冀
服务全中国
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虽以“京津冀”命名,服务范围却远超区域界限,面向全国乃至未来的全球用户。我曾为其提炼口号:“立足京津冀,放眼全中国,影响全世界”。
另外,今天的参观虽仅聚焦电信基地,但它所在的高村数据园区,已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智算与数据服务高地。目前,该中心已吸引数百家科技领军企业入驻,包括中国邮政、中国联通、中国铁路等“国字号”企业与机构。
从地理区位看,武清位于京津冀 “黄金三角”,其数据中心群可辐射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而数据的特性决定了其服务无地理边界,未来既能服务国内企业,也能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可以说,这个中心已默默服务全国数亿用户,只是我们未曾感知。举个例子,我们日常使用的12306火车票订购服务,其背后的数据交互,均依托该中心完成。
毫不夸张地说,武清区高村数据园正凭借先发优势,成长为支撑京津冀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中枢”。
写在最后:回到那个棘手的问题--既然进口的英伟达H20有安全隐患,那我们有没有纯国产化的算力体系,来平替H20呢?
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地回答,如今国产芯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以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为代表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算力体系国产化进程中的卓越成就。这一突破意义非凡,不仅让我们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避免被“卡脖子”,牢牢掌握了自主发展的主动权,更推动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筑牢国家产业安全的坚实屏障。